分享到: | 更多 |
35年,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用生命描画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新形象,没有任何雕琢,浑然天成。因为他的心血汗水,都已定格在了莽莽太行的每一寸土地上,定格在了百姓的心中。李保国身后自发为他送行的人群,就是对他最好的悼词,也是群众对一位知识分子优秀代表发自内心的认可。
“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总书记的批示,是对李保国的最高褒扬,也是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极大激励,在又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更让人感受到了肩头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践行李保国“新愚公”精神,就要学习他牢记信仰、不忘群众、不忘本色、不忘本职的高尚精神,学习他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实干担当,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作为教育科技工作者,学习践行李保国“新愚公”精神,要牢记信仰,坚守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古老的太行山从来不缺传说和神话,愚公移山便是广为人知的一个。古之愚公,为家庭计,坚持挖山不止,坚韧不拔,精神可嘉。今日之“新愚公”李保国,在太行山区“务农”35年,舍小家为大家,把愚公精神提升到了更高境界。李保国带动当地农民靠创业甩掉了穷帽子,自己却既不拿工资,也不持股份,始终无偿提供技术指导。作为知识分子,就要像李保国那样,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了这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矢志奋斗的赤诚之心。
学习践行李保国“新愚公”精神,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些人取得一点点成绩后,就视之为攀登的阶梯,自觉不自觉地把群众的利益淡忘了。李保国的“愚”在于,他没有把大山当成跳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一直和大山在一起,和群众在一起,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天,他依然忙着指导村民治果树叶病,联系买滴灌设备派送到苹果园,跟产业园负责人沟通建设采摘园的事宜。平心而论,我们大多数从农村出来的人,都不愿意回到农村,缺乏反哺农村的意识。李保国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没有忘记本色,“我是农民的儿子,最见不得农民穷”,“我只图太行山的老百姓能早一点过上好日子”。正是这种对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感情,才激发出他不竭的动力。他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做到“老百姓脱贫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扶贫必先扶智,如果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以李保国为标杆,将最好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乡野大地上,国家区域均衡和百姓脱贫致富的目标必将更快实现。
学习践行李保国“新愚公”精神,更要不忘初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下有些人在取得一点成绩之后就脱离了科研第一线,成为指挥团队的科研监工,甚至成为追名逐利的学术老板。而李保国尽管早已功成名就,但一直坚守科技创新第一线,作为在专业领域内早已成名的专家,他不是发号施令坐享其成,而是身体力行,上山下乡,跑遍了太行山所有的县。
支撑李保国的是什么,不是名也不是利,而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李保国没有把知识当成个人的财富,更没有当成个人参与利益分配的筹码,而是倾其所有为贫困农民服务。作为一个优秀知识分子,李保国以他的“愚”,告诫每一个党员和知识分子,永远不能忘记以知识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崇高使命。
李保国,用信仰点亮了知识之光!
道教文化与东南亚 | 2014-04-01 |
坚定理想信念 秉持百姓情怀 | 2014-04-01 |
既要为“优秀”点赞 还需为“优秀”开道 | 2014-04-01 |
用法治之光点亮中国梦的伟大征程 | 2014-04-01 |
从红色经典中汲取精神营养 | 2014-04-01 |
让理论与舆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 2014-04-01 |
有些事应该“重”来 | 2014-04-01 |
站在95年历史节点上感悟信仰的力量 | 2014-04-01 |
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 2014-04-01 |
不忘初心就是永葆党心 | 2014-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