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指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高校尤其是政法院校作为法学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其在人才培养上的“造血能力”和“输送能力”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新时期我国法治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壮大的能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和对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大而持续的人才保证。
法治人才培养的根本是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治校方向。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等教育是一种社会存在,不同社会的制度和发展阶段决定着不同教育现状、目的和走向。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始终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始终坚持深化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成功的最根本保证。我国的高等教育要走好自己的改革发展道路,办好自己的大学,最本质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最大优势也是坚持党的领导。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深化并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对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的贯彻落实,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特别是法治人才培养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办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培养德法兼修的中国法治建设事业接班人。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法学学科体系。高校拥有独特而雄厚的科研、人才优势,作为国家法学理论研究、发展的智库重镇,理应担负起以法治理论引领法治实践的重任。要进一步研究和制定中国特色法学学科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有效提升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法治人才培养的重点是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任务。高校的根本在于培养人才,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才有可能以此带动其他工作全面推进,最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真正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大作用。政法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涉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法治人才”的根本性问题。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和立身之本,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第一位,教育引导青年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志向,真正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服务广大青年师生成长成才的能力和水平,不折不扣地完成好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法学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围绕“聚人才、育人才、出人才”谋划、开展工作,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感染人,以社会主义法治新理念新文化新风尚塑造人、教育人,不断加强政法院校党的建设工作,推动教学科研与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相融相通,系统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着力培养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合格法治人才,不断坚定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法治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找准法学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着力点”和“得分项”。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运用好“中国智慧”“中国实践”开展工作。要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及专门力量建设。“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服不服、听不听,关键看老师。高素质教师是培养出高水平法治人才队伍的关键。要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确保实现法治人才培养中教育教学的资源流通和优势互补;严把教师“入口关”“考核关”,注重发挥政法学科专业教师的育人优势,特别是要针对海外归国教师逐年增多的态势及其思想特点,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探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情考察和社会实践,让青年师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切实增进他们对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认知,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有效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交朋友,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切实关心青年教师队伍成长,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法学教师队伍建设新模式。要着力抓好抓活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两个主渠道,努力实现课堂教育教学和教材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要用好用活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加大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力度,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要进一步促进第一、二、三课堂融合发展,系统构建课内课外联动、网上网下结合、显性隐性互补的工作格局,努力实现教育教学主体广、内容深、方法活、载体实。要加快教材体系建设,深入研究“教什么”的问题,也要深入研究“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要创新教材编写、推广、使用体制机制,集中骨干力量,统筹优势资源,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要努力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强化社会和实践育人作用,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层次的法治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发挥好政法院校培养高素质专门法治人才的优势所在,结合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大力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有效提升和拓展对外合作的层次、区域,着力培养国际化创新型的高层次法治人才。
(作者:曹文泽,系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坚持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2014-11-05 |
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 2014-11-05 |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 2014-11-05 |
袁贵仁: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学习贯彻党... | 2014-11-05 |
建功“十三五” 谱写新篇章 | 2014-11-05 |
李 慧:建功“十三五” 谱写新篇章 | 2014-11-05 |
上海需要怎样的法学教育 | 2014-11-05 |
不忘初心 铭记历史 继往开新 | 2014-11-05 |
志存高远 培养卓越法治人才 | 2014-11-05 |
法学院校要承担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使命 | 2014-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