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书记校长谈」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高校党委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切实肩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一刻也不放松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主动权。
在实际工作中,马克思主义在有的领域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高校要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面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全面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强化在理论武装、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等方面的领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毫不松懈地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四个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当前价值引领力度不足问题,比较明显地体现为部分师生没有认识到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现了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鉴别、防范并抵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社会思潮的能力不足。为此,我们必须提高核心价值观引领能力,对错误思潮要敢于斗争,抵制其不良影响。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发挥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意识形态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真正增强意识形态亲和力。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新使命新责任,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要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要通过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锤炼,营造美好精神家园,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在意识形态安全方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意识形态斗争呈现立体化局面,网络成了“最大的变量”。要强化网络阵地意识,大力加强高校网络阵地建设和内涵建设,以主旋律引领多样化,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校园网络文化,打造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校园网络空间,让校园网络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应该成为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平台。高校教师应具备“经师”与“人师”的双重角色,注重知识传授与思想引导、“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隐性课堂与显性课堂同向同行;要形成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工作队伍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强大合力。基于此,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广西师范大学通过连续3场意识形态责任意识专题报告会,实现了全校领导干部、专任教师、政工人员的意识形态责任意识培训工作全面覆盖。
(作者:邓军,系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