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陕西宝鸡:
在城乡间架起优质教育的“立交桥”
张哲浩 杨永林 张华刚
//www.workercn.cn2018-01-16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陕西省宝鸡市以教育公平为核心、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创新推出城乡教育联盟机制,编织城乡教育优势互补、融合共进、资源共享、层级渗透的网络体系,激活了区域教育的勃勃生机,有力促进了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跃升。

  “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举措。”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宝鸡市教育局局长苏永兴介绍,针对山区及农村学校办学理念落后、管理粗放、教师队伍骨干群体弱小、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等问题,近年来,宝鸡市以“教育创强”为抓手,以“优质教育普及行动”为支撑,大力实施标准化校建、名校孵化、校长教师交流、教育信息化、师训创新和“高效课堂”六大工程,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流动,在陕西省率先实现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双高双普”县“两个全覆盖”,城乡教育差距显著缩小。在此基础上,为推进全市教育从县域均衡向区域均衡过渡,去年5月,该市又组建了“城乡教育联盟”,打造以城市、县城为中心的城乡教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立交桥”。

  据了解,宝鸡市“城乡教育联盟”由“县区联盟”和“学校联盟”两部分组成。其中,县区联盟由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高新区等城市四区分别与麟游县、千阳县、陇县、凤县等山区四县对应组成。在联盟下面,还有县区教体局各股室之间、局直单位之间按“1+1”模式结盟组建的17个二级合作机构。学校联盟由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省级示范高中、示范幼儿园及城市名优学校跨县区与山区及农村薄弱校组建联盟39个,县域内县城名优学校与农村学校组建联盟82个,参与学校达600多所,形成了“一点多校扇形辐射、节点链式带动”的格局。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名校的教育资源!”家住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的李女士谈及女儿上的初中,高兴得合不拢嘴。去年女儿小升初时,为了让女儿能上城区的名校,她四处找熟人、托关系,但让李女士没想到的是,开学报名的时候,家门口的蔡家坡第一初级中学与宝鸡市第一中学开始联盟办学了。担任校长的是特级教师、宝鸡市第一中学副校长韩安民,他还带来了四名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

  作为跨区县城乡教育联盟的探索,像这样的交流团队在宝鸡市多达277个。凤县凤州中学与宝鸡高新中学结为学校联盟后,派出12名青年教师到联盟校接受“影子培训”,高新中学为每位参训教师指定学科骨干教师、省市级教学能手作为指导老师,参训教师与指导老师一起备课、上课、批阅作业、辅导学生、参加各项活动,使参训教师教学理念、方法、技能有了很大提升。一年多时间内,学校骨干教师从原先的28名扩大到42名,5名教师成长为市、县级教学能手。凤翔县唐村中心小学与县城西街小学组成学校联盟后,相互派出5名教师进驻对方学校,一学期下来,唐村小学的5名教师已成长为西街小学骨干教师,回来上汇报课时受到评委高度赞扬:“再有不到两年时间,唐村小学的教师队伍就可以与西街小学实力相当了!”

  长期以来,以县为主体的教育发展机制导致了相对封闭的教育生态,宝鸡市“城乡教育联盟”打破了壁垒,县际、校际教育教学渗透影响力显著增强,为推进优质高位均衡、提升教育软实力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实施路径。在城乡教育联盟平台上,各级各类学校重建学校文化,构建面向未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素质素养提升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制、育人方式、教学模式、校园文化;开通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接把优质课堂普及到农村薄弱学校,使农村边远学校实现与城区学校远程同步教学;完善教师团队交流在联盟内运行的机制,建立了联盟内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培养、联盟内所有活动围绕解决问题设计和效益评估等机制,落实了优秀骨干教师在青教培养、示范带动等方面的职责,构建起层次分明的农村骨干教师成长梯队。

  “城乡教育联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2017年高考,宝鸡市山区县中,千阳中学、陇县中学二本上线比例直逼市区;陈仓区西部山区部分乡镇的小学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平均成绩已经超过川原乡镇;中考录取按照毕业生总数的45%划线,麟游县、千阳县已经接近城市四区水平,超过了川原县区。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本报通讯员 张华刚)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