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教育科研当答好“时代之问”
田学军
//www.workercn.cn2018-02-13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

  时代是出卷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进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这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教育研究命题。教育科研工作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我国教育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秉持使命担当,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这些命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努力答好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时代之问”。

  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教育的指示精神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教育科研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指示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宣传解读作为重要任务,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一是深入研讨习近平关于教育的指示精神的核心要义与基本内涵。要系统梳理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战略定位、根本任务、根本宗旨、发展道路、发展动力、依靠力量以及其他方面的重要论述。

  二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中把握习近平关于教育的指示精神的重要地位。例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中看待教育地位,在国家现代化思想体系中研究教育现代化,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审视和把握教育工作,深入研究教育如何更好的服务党和国家全局工作,这样也进一步深化了对理论框架与要义精髓的理解。

  三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指示精神为指导谋划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在加快教育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中,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中,都要坚持以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指示精神为指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通过这三方面的深入研究,分别回答好“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三大问题,这也就是具体地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指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也就是在着力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科学,并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认真研究新时代如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在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背景下,该如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研究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养成问题。学校教育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在认真研究和有效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同时,集中力量重点研究和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进而实现进头脑,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要认真研究德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工作效果。

  二是研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亟待相关操作性研究。同时,要改进智育。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知识大厦基础的不断更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迅速兴起,带来了未来工作方式乃至职业种类的重要变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特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是研究协同育人问题。立德树人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要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协同,“德育课程”与“学科德育”并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并举。要研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减少家长的焦虑和盲目选择,切实改变“学校减负、家庭增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要研究全社会的协同,一些教育问题,表现在教育,根子在社会,全社会要协同努力创造良好育人环境,营造健康教育生态,发挥人才培养的倍增效应。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历程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对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是梳理好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轨迹。要在深入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以及新中国成立近70年发展史料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再现历史,系统展现改革开放以来重大改革理论突破、重大教育决策出台历程,从中提炼出最核心、最实质的内容。

  二是概括好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的历史性成就,透在其中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40年来的历史性变革,体现出教育政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总结历史成就,分析道路特点,研究政策“拐点”,探索教育政策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对于今天和未来我国教育政策制定,将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三是宣传好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国故事。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许多国际组织称赞中国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的巨大成绩。又如在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PISA)中,上海2009年和2012年连续两次名列第一名,英国政府持续购买上海数学教师的优质教学服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在某些方面开始实现由“追兵”到“标兵”的转变。我们要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

  深入探讨新时代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相一致,新时代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更好更公平教育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科研战线要全面把握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的期盼,科学分析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和成因,坚持用全面的、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统筹研究、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

  一是具体分析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变化。一个时期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发生了质量型转型,期盼更加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更加灵活个性的教育模式,以及更加公平的教育供给。与此同时,教育领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仍比较突出,既体现在区域、城乡、校际、人群等差距中,也体现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短板和弱项中,还体现在重智育轻美育体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中。

  二是深刻理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涵。例如要研究如何拓宽教育公平‘量’的维度,在均衡配置资源上出实招,保障每个群体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要研究如何厚植教育公平‘质’的深度,在提高质量上求实效,特别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多把尺子量学生”,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问题时再次强调,要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教育科研战线要积极配合政策主管部门开展研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寻求破解之道。

  三是深入探索人民满意教育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要坚持守住底线、补齐短板、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原则,合理确定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保障有限的公共财政和公办教育机构发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兜底作用,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非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公民一生多样化的学习选择,不可能由政府包揽,而应采取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分担成本的筹资策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特色化教育需求。

  系统探索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路径

  教育是兴国之本,强国之基。没有教育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教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的定位集中体现在以适度超前的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这也意味着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时间更紧、压力更大,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正在研究制定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意义正在于此。

  一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总体部署中研究教育强国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战略高度,强调坚定实施包括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一系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具体目标。研究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握新时代经济、科技、人口和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做好适度超前实现教育强国的顶层设计,探求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路径和策略。

  二是研究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和总体特征。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体系、教育制度、教师队伍等多个方面的现代化。我国要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确立特定时空下的参照坐标系,尤要开发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力的教育测评指标和工具,以全面反映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特点和需求,科学评价我国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三是探寻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路径和策略。目前学术界有着两次教育现代化的说法,即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中的第一次教育现代化和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中的第二次教育现代化。因应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现代化必须进入“快车道”,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协调并进,实现“弯道超车”。教育科研工作要积极探索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驱动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和推进策略,以教育理念现代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教育治理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工业时代的教育范式向当今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教育范式转变。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研究落实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与人文交流的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外事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关于推进孔子学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教育外事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

  一是紧扣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这两个关键词加强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里强调的“世界水平”,核心在质量、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关键是练好内功。同时,也要善用外力,通过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上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教育对外开放始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以教育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教育改革发展的主动。

  二是紧扣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彩、平等、包容的新文明观这两个创新理念加强谋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是扩大和深化中外人文交流的总指引。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贯穿于中外人文交流全过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道。要系统总结梳理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经验,深入研究如何更加有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拓展到实践、从行动上升为自觉,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深入研究如何将孔子学院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三是紧扣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两个重要环节加强谋划。全球教育治理是全球发展治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加强与教科文组织等联合国机构和其他多边国际组织合作,主动参与全球和区域教育治理,中国的贡献度、能见度和话语权稳步提升。但也要看到,我国在全球治理政策储备、国际组织人才储备、多边机制基础研究等方面与西方仍存在不小差距。下一步,要深入研究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趋势性演变,把握历史性机遇,化解风险挑战;深入研究如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选拔输送国际组织人才,提高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深入研究如何在全球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教育2030年行动框架》过程中,更好地融入中国经验、提出中国方案和主张。

  (作者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