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前,随着中国开始同等重视发展与安全问题,并积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主题正经历一次重大转变,即将进入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并重的重要阶段。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第一个阶段是从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至1991年冷战结束。加强在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方面开展的政治合作,无疑是此阶段双方关系的核心内容。此间的标志性事件有三个:一是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家一道共同大力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不仅写入万隆会议宣言,继而发展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二是1971年,发展中国家支持中国打破美欧封锁加入联合国,用毛泽东主席的话说,这是“非洲兄弟将我们抬进了联合国”,这也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在国际政治领域取得的最重大胜利之一;三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先后在会见发展中国家领导人时,从战略高度提出“三个世界”重要思想,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传统观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理论指导。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第二个阶段是从1991年冷战结束至2012年,双方关系的主题从政治合作转变为经济合作,其主要内容是加强双方贸易往来和能源合作,以及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适当经济援助。期间标志性事件有两个:一是2000年10月,中国提出“中非合作论坛”倡议。二是2009年6月,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此后又邀请南非加入,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以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和2013年推出“一带一路”战略为标志,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已站在第二次重大主题转变的起点。下步转变的着力方向将是加强对安全合作的重视,推动双方关系进入以安全与发展合作并重为主要特征的第三阶段。
首先,这一转变是“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现实需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将成为引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深化安全合作的主线。当前,广大亚非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在安全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和隐患,主要体现在:战略运输通道面临海盗和恐怖袭击等现实安全威胁;部分相关合作国的国内安全形势不稳,处于内乱状态或内乱的边缘状态;有关地区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地区冲突一触即发。这种多元化的安全威胁使中国与相关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顺利深化及中国海外利益的维护都面临严峻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加强双方的安全合作。只有针对不同的安全问题,拿出个性化的安全合作方案,定向加以解决,才能保障“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得到落实。这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相关发展中国家。
其次,这一转变是中国国家战略调整升级的主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28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这表明中国领导人已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光靠发展经济不一定能实现世界和平,只有同时综合运用各类安全手段,才能营造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的地区和国际环境。这同时也说明,在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已将安全列为与发展同等重要的核心任务。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中国国家战略升级到“2.0版”,也带动外交战略升级到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这一外交战略落实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上,就是会更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安全合作,主动拉紧与它们的安全利益纽带,发展平等互利的安全合作关系。
最后,这一转变是国际关系历史发展的逻辑结果。“二战”结束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诉求,都经历了“独立—小康—富强”的转变。在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的时代,发展中国家在夹缝中求生存,只能以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作为第一要务。因此,当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自然首先关注政治上相互支持。冷战后,发展成为世界的鲜明主题。此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自然也将经贸合作当作核心内容。到现在,安全问题已成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突出挑战之一。相应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也必须强化安全方面的内容。发展是安全的动力,没有持续发展就没有长远安全;反过来,安全是发展的保障,没有安全一是发展成果难以保住,二是发展无法转型升级、难以可持续进行。因此,形势发展到今天,只重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中的经济合作已不够,安全合作应成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又一主题,即经济和安全合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珍惜中美伙伴合作历史性机遇 | 2011-01-25 |
国际体系变革下的中美关系 | 2011-01-25 |
制造历史错觉的实质是藐视国际正义 | 2011-01-25 |
中美关系三十年 | 2011-01-25 |
中美关系三十年 | 2011-01-25 |
中美关系三十年 | 2011-01-25 |
中美关系三十年 | 2011-01-25 |
中美关系三十年 | 2011-01-25 |
中美关系三十年 | 2011-01-25 |
瞩望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 2011-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