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描绘世界共同发展新图景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论述
李文
//www.workercn.cn2015-05-26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年来,习近平同志深入思考新的世界形势下国家间相处之道,在2014年11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重要论述与他在其他场合的有关论述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科学概括了我国在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过程中正确处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成功经验,深刻揭示了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发展的规律和特征,为人类社会把握、描述和解释发展变化中的世界图景提供了新视角新依据,为世界文明发展探索了新道路新方向。

  时代发展特征的新揭示

  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性质和面貌发生巨大改变。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不结盟、不当头、不称霸原则指导下,成功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时代作出重大贡献,人类社会从对立、矛盾、冲突转向和平、合作、和谐发展的新阶段。伴随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国际格局加速调整和变革。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世界上主要国家充分认识到避免冲突和对抗,走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之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类社会规避大规模相互杀戮风险的能力显著提升。

  新时代需要新智慧,新变化产生新思想。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理论,是习近平同志通过对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发展的性质、原因和趋势,尤其是世界格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观察和分析作出的新判断、新阐释、新预见,是对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推进和平与发展这一崇高事业所取得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和理性升华。新型国际关系理论的诞生,标志着今日人类社会对自身历史的把握、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未来发展的探索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它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将随着时间推移而日益显现。

  近年来,在以往相当长一个时期影响广泛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趋于僵化和保守,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虽然对思想创新的重要意义有所认识,但缺少重大建树,国际关系理论创新与现实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习近平同志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代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愿望,在世界舞台发出与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声音,给陷入沉寂停滞状态的国际关系思想理论界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

  对现有理论的超越与发展

  在新形势下,西方学者也力图有所作为。新现实主义一派提出“霸权稳定论”,主张打造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大国来统领国际事务;自由主义一派提出“全球治理论”,主张各国弱化主权,制定共同的规则来管理世界;建构主义一派抛出“普世价值论”,主张推广某种自认为先进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来一统天下。但这些“新学说”在解释复杂而深刻变化的世界时捉襟见肘,在指导现实社会实践时表现出严重的局限性,甚至成为世界局部地区和少数国家社会失序、政治动荡的思想根源。

  新型国际关系理论超越现有理论框架,主张决定人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因素不在于以对立和对抗为出发点的权力制衡,而在于以和平与发展为出发点的合作与共赢。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地球村不再是你死我活、我赢你输的角斗场,而成为所有国家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全球范围内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发展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程度的明显提升,为各国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绝大多数国家成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完善者和创新者,已有国际规则、合作机制与适应发展需要产生的新规则和新合作框架之间不再相互排斥和抵触,而是兼容共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平等相待,发展中国家尊重已经在发展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国家,发达国家则应客观理性看待别国发展壮大及其政策理念,避免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对抗的老路;倡导建设摒弃对立、对抗因素,更具有超越性、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

  习近平同志指出:“正如一棵大树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新型国际关系理论打破西方“自由民主”价值和社会制度是世界所有国家唯一正确选择的神话,认可和包容世界本身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坚持国际社会应尊重各国根据国情对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趋于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将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复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引导不同文明、不同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共同参与、共同发展。

  新型国际关系理论重视培育理想信念,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主张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应携手并肩、共同推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治理法治化,尤其是维护好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主张国际政治应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强调以民为本,突出人民主体地位,致力于打造一个不但物质富裕而且有理想信念的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不但能共享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宽裕的生活,而且能共享安全保障、过上避免恐惧的生活,能共享尊严、过上更富精神内涵的生活。

  增强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

  新型国际关系理论包含深刻的发展道理,具有清晰的历史逻辑,寄托着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向往。可以预期,随着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这一理论将以其强大的解释力、预测力和影响力在国际关系思想理论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促使发展中国家主要用西方学说和标准诠释本土经验和世界发展的时代成为历史。它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将有力改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多数情况下表现出的主动与被动、支配与被支配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理论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自身发展经验、对融入世界切身体会的总结而发出的时代强音。在过去一个时期,虽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重显著加大,但由于在理论创新方面未能实现同步,导致其在国际社会一直未能获得相应的地位和话语权,在精神资源配置中处于不利地位,限制和束缚了其设定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机会和能力。新型国际关系理论给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精神指导,肯定和证明了他们的存在价值,增强了他们维护自身利益诉求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有利于他们增强对自身道路和制度选择的自信。

  新型国际关系理论是现阶段我国为世界贡献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2010年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经济发展贡献相适应,我国应及时提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学说,在真正成为世界级大国的同时贡献思想理论智慧。新型国际关系理论凝聚中国经验,诠释中国故事,彰显中国气派,充分表明我国有能力推出新的思想体系,有能力参与世界知识体系的建构与革新。

  新型国际关系理论引导、规范和塑造中国人民观察现实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新时期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我国发展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跟在西方国家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正如新加坡政要李光耀生前所说的那样:“中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被世界接受的,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成员。这种接受本身就为我们这个世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在坚持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方面,中国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的不是削弱、挑战和替代既有多边金融机构,而是与这些机构互补共进、协调发展;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突出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特点,目的同样是在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