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悠悠四十载 大树已参天
——写在中国与欧盟建交40周年之际
王超
//www.workercn.cn2015-06-01来源:求是
分享到:更多

  

  1975年5月6日,中国同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前身)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经过40载耕耘,中欧关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最稳定、最富建设性、最具影响力的伙伴关系之一。中欧关系的发展体现的是两大古老文明的友好交流,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的互利合作。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中欧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双方各自发展,也将为亚欧大陆的共同繁荣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

  中国和欧洲地处亚欧大陆两端,被学者称为“遥远的邻居”。欧洲一体化启动之时正值冷战初期,在两极格局制约下,当时中欧双方不免在战略上和政治上泾渭分明。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初起,随着国际格局演变以及欧洲一体化推进,中欧对彼此的认识和战略定位也逐渐出现调整。

  1975年5月4日,欧共体委员会副主席索姆斯爵士访华。当时重病中的周恩来总理会见了索姆斯,在中欧关系史上书写了重要一页。欧共体方面对此次会晤十分珍视,在此后一份官方出版物中表示,会晤播下了“双方关系的种子”。同月6日,中欧双方就建交问题达成协议,从此踏上了从对手到伙伴、从疏远到交融的发展道路。

  重温这段历史,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中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双方共同的战略选择。40年来,中国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道路,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坚信中欧关系的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益。2003年和2014年,中国政府两次发表对欧盟政策文件,都发出了中国重视欧盟地位和作用的积极信息,强调加强和不断发展中欧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重点方向之一。

  欧方同样认识到发展对华关系的重要意义,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中国和平发展。索姆斯爵士在中欧建交之初就表示,“中国和共同体在日益相互依赖的世界里实现更大的独立性方面有着共同利益”。1995年欧盟委员会发布题为“欧中关系长期政策”的第一份对华政策文件,将对华关系定位为“欧盟对外关系的一块基石”,并将对华“接触”政策确立为欧盟的“长期目标”。2003年,在中国发表首份对欧盟政策文件的同一天,欧盟发表第五份对华政策文件,提出愿与中国在“战略伙伴”框架内开展合作。2006年,欧盟再次发表对华政策文件,确认必须继续与中国接触并发展伙伴关系,同时也期待实力日益上升的中国承担更大国际责任,希望从中国发展中得到更多利益。

  二

  基于中欧双方从战略上重视发展彼此关系,40年来,中欧合作全面提速和扩容,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量及质、由浅入深的跨越式发展。

  政治方面,中欧关系历经建设性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三个阶段。双方高层交往密切,形成了以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机制为战略引领,以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为主要支柱,以60多个不同领域交流磋商机制为基本平台的全方位、多层次对话格局,政治和战略互信得到加强。双方就重大全球和国际问题以及亚洲、中亚、非洲、中东等地区问题保持着密切沟通和协调,相互理解和支持不断增多,发表了关于能源安全、气候变化、防扩散和军控等主题的多项联合声明,在维和、反海盗、人员撤离等行动中的合作也卓有成效。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中欧在人权等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甚至分歧,欧盟还采取过在联合国提出或联署反华提案的挑衅性和对抗性做法。但经过多年发展,双方形成了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维护好中欧关系大局的共识,基本找到了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的有效途径。

  经济方面,中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近10多年来,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中国则保持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也是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2014年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近10%,是建交时的250倍。这一成绩在中国对外贸易增幅回落、欧盟对外贸易萎缩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双方通过对话磋商处理重点经贸问题,妥善解决了光伏、无线通讯设备等贸易纠纷,为世界处理类似摩擦树立了榜样。

  中欧投资和金融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欧盟对华投资项目数量多、总体技术含量高,呈现从单一项目投资向产业链整体投资发展的特点。截至2014年底,欧盟对华累计实际投资额966.3亿美元,是中国第四大实际投资来源地。中国对欧投资出现井喷式增长,2014年对欧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8.5亿美元,首次超过当年欧盟对华投资额,增幅达172.1%.吉利集团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中投公司入股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中化集团收购意大利倍耐力轮胎等都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案例。欧元与人民币实现了直接交易。2014年中国在全球设立8个人民币清算中心,有4家落户欧洲。英、法、德、意等15个欧洲国家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

  为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欧在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新型城镇化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潜力正不断被激发。双方建立了中欧创新合作对话,就科研、技术、资金、人才等领域的创新合作提出行动计划。《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指出,中欧共同利益和各自长期经济战略的共同点为彼此应对城镇化挑战、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历史机遇,双方将在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十余个领域发展伙伴关系。

  人文方面,中欧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呈现机制化、多层次、全方位发展态势。双方先后发表了3份关于加强文化合作的联合声明,共同举办了“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中欧文化对话年”等高水平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中国在欧洲的5个文化中心和多个欧洲国家在华的官方文化机构已成为中欧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截至2014年底,在欧盟的中国留学人员超过28万人,在华留学的欧盟学生学者超过4.5万人。中国在欧盟设立了122所孔子学院、203个孔子课堂,学员共计62万人,活动参与人次超过700万。欧盟24种官方语言已经全部走进中国高校。中国和欧盟国家共缔结了560对友好省市关系。现在平均每天约有1.6万人、70多个航班穿梭于中欧两地之间。人文交往的蓬勃发展拉近了中欧人民之间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欧关系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

  2013年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期间,中欧双方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为下阶段中欧关系发展绘制了路线图。2014年春天,习近平主席到访比利时布鲁塞尔,实现了中国国家主席对欧盟总部的首次访问。双方就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进一步丰富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为双方关系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欧关系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欧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

  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国和欧盟日益走近、双方关系不断提升,绝非历史的偶然。

  首先,中欧关系的发展是世界多极化的必然结果,也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全球性挑战和热点问题交织并发。中欧相互依存空前紧密,战略借重更加突出。双方没有地缘矛盾和根本利害冲突,互不构成战略威胁,都倡导多边主义,致力于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倡导通过对话协商等政治手段化解矛盾冲突。作为和平伙伴,中欧要带头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第二,中欧合作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也将促进自身、地区和全球的发展。当前全球经济艰难复苏,中欧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双方加强合作的需求和愿望更加迫切。中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欧盟正在着力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增长伙伴,中欧要踩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节奏,对接彼此发展战略,乐于美美与共,同享发展机遇。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贯穿亚欧大陆,向西进入欧洲经济圈,为中欧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中欧共同经营好亚欧大市场,共同建设好亚欧大通道,将为中欧各自发展增添新助力,也将为亚欧大陆繁荣和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活力。

  第三,中欧合作符合自身改革的内在需要,也将推动国际体系的改革进程。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欧盟也在自我变革和调整,这是双方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战略选择。作为改革伙伴,中欧要加深对彼此发展道路的理解和支持,分享经验,共同提高治理水平。同时,双方也应共同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中欧合作符合不同文明相和相容的历史经验,将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欧40年来的友好交往充分证明,“文明冲突”并非必然,不同民族之间完全有可能依靠“性相近”的本质,弥合“习相远”的差异,实现和而不同、互鉴互荣。作为文明伙伴,中欧要相互包容,平等对话,妥处分歧,做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的典范。

  今天的中欧关系牢固、稳定、深入,已经长成一棵参天大树。40年积淀,人方不惑。展望下一个40年,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的发展道路将会越走越宽。中欧关系这棵大树必将更加枝繁叶茂,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为双方人民造福,为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助力。(作者:外交部副部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