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7月14日,伊朗和六国达成了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协议。伊朗重申,任何情况下不会谋求、开发和获取核武器。美方表示该协议避免了中东地区的核扩散。伊朗履行协议可获取1000亿美元的冻结资产。该协议的签署,让长期笼罩在中东上空的核阴云露出一线曙光。
客观而言,在多方立场存在重大分歧的前提下,能够成功签署这项协定已经相当难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伊朗核问题降温。但面对这个阶段性的历史性成果,世界还不能彻底放松。因为协议是多方妥协的结果,并且从签订协议到实际执行还有一段距离,具体落实过程中估计还会充满各种斗争。同时,这个结果尽管可喜,但并非皆大欢喜,而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伊朗作为核问题的当事国,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巨额资金,各种制裁的取消,经济可以预期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当然欢欣鼓舞。美国以及西方大国,也可以从久拖不决的伊朗核问题中抽身,收缩战线,把注意力向乌克兰危机或者太平洋周边集中,让俄罗斯和太平洋周围的其他大国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但现实的是,中东地区的国家恐怕更会心有忐忑。
当前的中东,经过长期的对抗和斗争,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均势。一方面以色列和伊斯兰国家形成了相对均势。尽管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人口数量少,但凭借先进的常规武器装备和精锐的军队,特别是被很多国家公认的“有核”身份,使其可以与周边的众多伊斯兰国家对抗,形成相对均势,这是以色列国家安全的保障。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中的不同派系也形成相对均势。逊尼派执政的沙特、阿联酋以及海湾国家和什叶派主导的伊朗、叙利亚等国也形成了相对均势。这个均势的前提是传统大国伊朗未能完全发掘自身潜力,处于被束缚的状态。而伊核协议签署后,以伊朗广袤的国土,大量的人口以及丰富的资源,再加上改善的外部条件,其国力和常规军力短时间内就可能获得明显提升,这种相对均势很容易就会被打破。强大又反犹的伊朗,无疑会让以色列坐立不安,也会让逊尼派国家认为将面临很多威胁和挑战。同时,伊朗丰富的原油储量和产能的释放也会让沙特、科威特、阿联酋等产油大国的石油出口面临更多压力。因此,制裁的枷锁从伊朗身上解除后诱发的力量平衡的改变,很可能会引发中东地区的新一轮军备竞赛和各种明争暗斗。
现在,世界可以为伊朗核协议的签订而短暂欢呼,但如果仅仅因为解开了一个“疙瘩”,打开了一扇窗就以为万事大吉,恐怕是痴人说梦。按下葫芦浮起瓢,伊朗核协议的签订,是一个问题短期缓和的开始,也可能是另一个地区动荡问题发酵的开端。
市场调结构 行政转方式 | 2010-09-21 |
关注“菜篮子” 莫忘“菜园子” | 2010-09-21 |
反腐倡廉须在关口前移上下功夫 | 2010-09-21 |
加强房市调控制度化设计 | 2010-09-21 |
美高官在穆尔西下台后首访塞西呼吁全国政治... | 2010-09-21 |
领导干部要有“大情商” | 2010-09-21 |
观点摘编:“回头看” 看“回头” | 2010-09-21 |
“东方经验”新思考 | 2010-09-21 |
“东方经验”新思考 | 2010-09-21 |
“东方经验”新思考 | 2010-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