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中国和平发展为世界创造福祉
//www.workercn.cn2015-10-21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也是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的时代。”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指出。

  这是习近平主席三天内第三次提到和平与发展。从18日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根本利益,也符合地区国家和人民共同期待”,到19日踏上大不列颠的土地时指出中英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有着共同利益和庄严责任,再到在英国议会发表的讲话,习近平主席牢牢把握时代主题,从中英两国以及世界人民的利益出发,重申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也彰显中国与世界一起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

  中华民族的世界地位不靠穷兵黩武

  中国与英国的互动备受国际关注,不仅因为中英双边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也因为中国屈辱的近代史是从英国舰船的隆隆炮声中开始的。有媒体称,中国“百年屈辱”影响中国对英国看法,中国老百姓对英国并不是特别了解。这样的臆测明显缺少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了解。

  习近平去年10月中旬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近日公开发表,透过这场与外交相距甚远的会议,可以读懂中国在国际舞台所思所行的关键密码。习近平在会上讲到:“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今天,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锻造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国外交,正是从数千年追求“和合”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结出的果子。没错,如今的中国已经重新觉醒并日益强大,但世界不会“为之发抖”,因为“这是一只和平的、可爱的、文明的狮子”。5000多年的文明,修成中国对和平、和睦、和谐理念的深刻理解。“国虽大,好战必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正如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所言,和平已成为中国的特质。

  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是对中国和平发展形象的再次诠释。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谈到21年前的访英印象,他说“英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友好的人民、优美的环境令人难忘”;谈合作,他说“打开门,就要热情接待四方来客”;谈中国在世界的角色,他说“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将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共同发展的促进者、国际合作的推动者”。10个问题,7000多字,习近平主席回答得从容坦然,不回避矛盾,彰显的是和平发展的大国胸怀。

  日本丽泽大学教授梶田幸雄表示:“2000多年前,《论语》中就提出‘和为贵’,经过代代相传,这一精神植入中华文化基因。在今天,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沿线国家迈向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为贵’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努力不是要取代谁

  对于习近平主席的访问,英国格外重视。从王室的隆重邀请,到政府领导人关于打造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英国“愿成为西方国家中对华最开放、最理想的合作伙伴”的表达,西方舆论对此多少有些不习惯,甚至认为英国与中国建立新型“特殊关系”,可能危及其与西方大国的传统“特殊关系”。

  这样的观点,基本上建立在对强大起来的中国的担心上,根子上仍来源于“国强必霸”的传统思维。“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努力,不是想成为所谓的‘世界警察’,更不是要取代谁。我们历来主张,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要由世界各国人民商量决定。”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

  发挥更大作用的同时摒弃“世界警察”,意味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会重走过往大国“国强必霸”的老路,而是要在尊重他国、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发挥自身影响力,并以寻求互利共赢为目标指向。这是新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理念,也是当下中国外交传递给世人的最强烈信号。

  “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会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现场,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新理念蕴含着引领和平发展的担当,彰显了立于时代潮头的远见。

  “习近平主席借此次访问英国前路透社的采访,再一次向世界人民阐述,中国崛起的方式是和平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胡逸山表示,“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中国近年提出的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一系列倡议,包括此次访英带去的各种大型合作项目,都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中国行动释放和平发展红利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也推动各国共同坚持和平发展。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为此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向非盟提供无偿军事援助……习近平主席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提到的这一系列最新举措,正是中国践行和平发展理念给世界带来实实在在益处的有力呈现。

  中国和平发展始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印度尼西亚比纳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乔纳斯对本报记者说,即将开始建设的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背后,融聚着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欣然将中国高铁的发展成就与印尼人民分享,这充分显示出中国的合作诚意。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关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和平发展。在黎巴嫩、南苏丹、刚果(金)、马里等国,中国维和人员长期驻守,保卫和平。同时,中国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和产能合作等,携手这些国家共同发展。埃及《金字塔报》社长艾哈迈德·赛义德·纳贾尔表示,随着中国实力的提升,更多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将不会缺少中国的身影,中国在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国际合作势必不断深入。

  和平发展不意味着放弃自身正当利益。中国在坚决捍卫自身正当权益时也始终秉持建设性立场,致力于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南海问题即是一个例证。习近平主席说:“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任何人要侵犯中国的主权和相关权益,中国人民都不会答应。”他同时指出:“中国将继续同南海周边邻国一道,通过机制对话管控争议,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积极探索通过合作和共同开发实现互利共赢,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努力将南海建设成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人们清晰记得习近平主席去年在欧洲访问时引用拿破仑的这句名言。现在,习近平主席对英国的国事访问徐徐展开,人们看到中国和平发展思想再度释放出为世界创造福祉的巨大力量。(本报北京、东京、曼谷、埃及、雅加达10月20日电  记者裴广江、胡泽曦、刘军国、俞懿春、韩晓明、庄雪雅)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