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着眼长远深化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合作
以合作促发展 依发展谋和平
伍亚飞
//www.workercn.cn2016-01-20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历史上,古丝绸之路作为人流、物流长河,润泽中国和中东大地,互通有无极大丰富了双方物质生活,互学互鉴也让文明更璀璨。在现代国际经济体系中,中国和中东国家延续传统友谊,依托互补优势,在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基础上展开良好、广泛的经贸互动,双方贸易额已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10.84亿美元跃升至2014年的3398.63亿美元。这不仅为各自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满足人民发展诉求,也在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深度调整和再平衡阶段,中国和中东经济承受下行压力。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地区安全风险扩散,给双方经济及务实合作带来了不确定性。2015年上半年,中国与中东国家双边贸易额总计1378.55亿美元,同比减少36.18%.

  上述波动固然有阶段性,但也折射了双方一些结构性问题,凸显出优化增长方式、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经济正经历转型关键期,需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中东国家则普遍希望建立健全工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和经济高速增长,同时推动社会稳定与进步、地区和平与繁荣。双方面临相似的挑战、相向的路径、匹配的需求、互补的优势、共同的目标,理所应当地成为天然且重要的合作伙伴,共克时艰。

  要妥善应对中国和中东国家眼下挑战,需要顺应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潮流,从更广阔的地区及跨地区层面探索共同解决方案,也需要创造性、战略性、长远性地谋划设计。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好提供这样一个开放、务实、长效的合作平台,而中东地区在这个平台上既是重要的枢纽桥梁,又是关键的支点高地,对“一带一路”建设意义深远。

  中国同中东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广阔,有助于将双方的合作潜能进一步释放为现实的合作动力,将双方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助推力。把共建“一带一路”打造为今后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的“新品牌”,帮助双方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成产业和经济发展愿景,培育新的经贸合作增长点和中长期经济增长源泉,并推动国际经济格局、分工体系、治理体制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演进。

  中国和中东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一家独大,而是双方共商、共谋、共推、共建、共享;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的货物、服务、人员、技术、资金流动;不是谋取私利,而是开放、平等、包容、互利、普惠的合作。

  下阶段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出发点是产业布局多元化,保持双方在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工程承包等传统领域合作势头的同时,在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合作领域取得突破。着力点是投资质效升级化,提高投资附加值和质量,并创造更大经济和社会效应。落脚点是发展能力内生化,强化双方经济韧性和国际竞争力,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增长内在长效动力。

  深化中国与中东地区市场融合和经济合作,能加快生产要素和产品在彼此间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规模经济效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将有助于增强地区国家治理能力,打破地区安全困境,为中东和平与稳定带来新思路。

  发展是社会安定的稳固锚,繁荣是地区和平的助推器。发展是中国和中东国家共同的诉求,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务实合作,能释放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消除地区冲突和贫困的根源,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大程度地让普通民众受益。

  中国正在步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共同构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新范式、新格局。时不我待,面临当前合作的新机遇、新起点、新气象,中国与中东国家应携手并进,顺势而为,让丝路长河重新活水涌现、奔流不息、源远流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