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英国对“美国化”的文化应对
耿波
//www.workercn.cn2016-01-22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更多

  

  英国文化对“美国化”的三种应对

  然而,传统认同的内虚所产生的应对效应又是双面的:一方面,认同内虚会产生对强势文化的依附;另一方面,认同内虚又可能会使之产生对自身既有传统的再发现,从而与强势文化形成张力。20世纪上半叶,遭受“美国化”冲击的英国文化 ,既产生了对美国文化的附庸,也产生了丰富的张力。

  《被美国化的英国》揭示出,面对“美国化”冲击,英国文化产生了三种应对:

  一是拿来主义,积极利用,对美国文化反其道而用之。这一应对方式以英国作家吴尔夫为代表。以爵士乐为例,吴尔夫的作品并不拒绝爵士乐的影响,但她却是在“改写”的意义上运用爵士乐。在她最后一部作品《幕间》中,就颠覆性地创作了这样一种反爵士乐立场,通过效仿爵士乐的方式批评了爵士乐。

  二是培养个体,提升素养,强调通过对文化个体素养的提高而增强对美国化应对的能力。这一应对方式以英国文化学者F.R.利维斯为代表。与其他应对方式相比,利维斯模式堪称深刻。利维斯与他的妻子奎妮·利维斯等强调通过提升文化个体的内在素养应对美国化,他本人特别看重承载英国传统文化的本民族语言,在其代表作《伟大的传统》中,就确认了四个作家,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约瑟夫·康拉德与亨利·詹姆斯为英语语言的杰出代表。利维斯的妻子奎妮·利维斯则集中于对文化个体“阅读习惯”的关注,在她看来,“阅读”行为区分了文化分层上的高雅与低俗,英国文化的核心是“阅读”,与之相对,美国化的文化内核则是以虚构小说、杂志与电影为代表的视觉化,因此,强化文化个体的阅读习惯与能力,实可有效地增强文化个体应对美国化的内在力量。

  三是回顾传统,再造传统,在对自身文化传统的重新建构中涵纳美国文化传统,伟大诗人T.S.艾略特是代表人物。艾略特出生于美国,后加入英国国籍,于他而言,英国是他精神上的故国。面对美国化的冲击,艾略特没有简单地批评或哀叹,而是期望从回顾传统中寻求应对的力量。在他的名作《四首四重奏》中,艾略特以四个篇章回顾其实是重构了英国传统,在这种重构的英国传统中,美国化的冲击被成功地消纳在英国传统的绵延传承中。

  对我们的启示

  读史可以察今,《被美国化的英国》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展开,传统的失落在某些方面已成为中华民族价值建构的突出问题。某种程度上与20世纪上半叶英国有些相似,因此,本书所胪列的三种文化应对对当前中国传统认同的建构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具体而言,在三种文化应对中,“拿来主义”与“再造传统”两种模式在当代中国已被提出。相比之下,利维斯的文化应对模式,即通过提升文化个体的内在素养以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应对能力,实特别具有价值,在今天尤其值得关注。

  利维斯模式的核心在于以对社会个体的文化理性之肯定为前提,从学术传承而言,他所承袭的是马修·阿诺德的文化精英主义传统。马修·阿诺德生于19世纪的英国,当时英国作为西方工业化的重镇遭遇空前宗教危机,而宗教危机又直接导致了传统失落,这与20世纪初英国遭遇美国化而产生传统失落的情形非常相似。面对这样的危机,阿诺德提出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彻底抛弃宗教,而是要用真正激发人们信仰的方式来重塑宗教的当代地位,据此他提出了“文学圣经”。就是将文学批评引入到对人们信仰的重塑中来,通过文学作品的赏鉴与批评活动激发人们内在的信仰,以此来激发人们内在信仰,重建价值、再生传统。

  阿诺德思想的关键在于将传统拯救的契机诉之于人们内在精神力量的培育,他这套思路被后来的利维斯、理查兹等一大批人所继承,形成了当代英国传统中的文化精英主义。

  《被美国化的英国》一书对利维斯的文化精英主义给予了详细展示,特别是对其在应对美国化冲击中的显著价值进行了揭示,这对当下中国具有借鉴意义。

  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当代中国传统的失落已出现某种文化危机与价值忧患,在对此种危机的应对上,开出的“药方”林林总总,其中就包括“拿来主义”与“回归传统”。三十多年过去了,回首反思,似可发现:有些“药方”忽略了文化应对的主体是人、人自身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危机应对的质量这个问题。

  事实证明,各种拯救传统的“药方”如果缺乏对文化个体内在精神培养的设计将注定是治标不治里。从马修·阿诺德到利维斯的英国文化精英主义,强调高雅文化对低俗文化的主导意义,并非如通常所认为是在推行文化专权,而是他们在应对传统失落的危机中把握到了高雅文化在培育个体内在精神、提升个体文化素养方面的特殊价值。

  在文化传统遭遇冲击、却亟需文化传统为发展提供强大文化动力的时代,社会文化结构中的精英群体应拥有和觉悟其文化主导的地位,人格结构中属高级层次的精神涵养应被给予高度重视;唯有所有个体在文化人格上是自信、理性的,整个民族在面对所谓“美国化”冲击时,才会找到新的应对契机,并诉诸积极而有效的实践。那种一味地通过文化虚构获取心理补偿其实并不能成功应对冲击,这应是《被美国化的英国》一书所包含的深刻启示。

  (作者耿波系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中文系副教授)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