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塑造陆军综合作战能力
彭云
//www.workercn.cn2016-02-14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陆军作战在组织结构、武器装备、作战训练、勤务保障等方面要形成综合作战能力,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从机动性能看,继续加强平面机动能力,大力发展立体机动能力。机动能力始终是陆军作战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在信息化陆战场上,机动进攻与机动防御仍将是陆军机动作战的主要内容。现代陆战场的重心已由地面向低空超低空位移,陆军机动作战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转变。不仅需要陆军加强平面机动能力,而且必须大力发展立体机动能力,最大限度地克服地理因素对作战的影响,实现全域机动;需要陆军根据作战任务向任何地点、沿任何方向实施机动,增强陆军作战行动的弹性;需要陆军提高机动速度,加快作战节奏,增强陆军在作战中适应瞬息万变战场环境的能力;需要扩展陆军机动的地域范围,打破陆军传统作战程序,使陆战场重心转向纵深;需要陆军具有全新的空中兵力和火力机动能力,轻松实现兵力火力的立体机动和对敌垂直包围。陆军不仅要实现装甲化和摩托化,而且应实现“飞行化”。当然,陆军立体机动能力并不是对平面机动能力的否定,相反,它只是陆军机动能力的延伸。从本质上看,陆军“飞行化”仍然属于机械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陆军机械化新的层次跃升。

  从火力打击看,既能进行“面”压制,也能进行“点”打击。火力打击能力始终是衡量一支军队作战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过去陆军火力打击能力的发展,主要目标是着眼大规模地面作战的火力压制任务,强调火力的密度和强度,以此弥补火力精确性和机动性的不足。但在信息化陆战场上,由于战场透明度高,双方作战力量战场反应、机动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明显增强,相对静态的、较大规模的火力集中易被对方感知。而且,在信息化战争特别是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和冲突中,由于战争持续时间短,战争耗费大,更需要陆军增强火力打击效能,提高效费比。从当代世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看,提高陆军火力打击的精确性和效能,一是提高主战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二是实现火力打击手段立体机动,通过实战抵近打击提高作战效能。

  从信息侦测看,获取方式实现由模糊随机向清晰精准转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对敌信息压制和干扰,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行动之一。其中,信息的准确及时感知是取得作战胜利的基本前提。对陆军而言,由于陆战场作战地域范围相对狭窄,火力配置更为密集,接敌距离更近,作战目标更为具体,有时甚至只需要知道“山那边”的情况。因此,对战场信息的要求更及时,更精微。当前,由于我陆军各主战装备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获取手段比较单一,信息来源比较有限,对敌信息压制能力欠缺,导致战场信息获取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精确性不高、及时性不够、只能把握敌方概略信息等不足,与陆军作战的精细化信息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研发、充实适应陆战场作战特点的陆军信息获取平台和手段,尤其需要将陆军现有的信息侦测手段由地面提升到低空,实现有效的抵近观察和侦测,获取最真实、最直观、最生动的战场情报,以准确把握战机,科学评估态势,实施精确打击。

  从保障方式看,实现由粗放保障向精确保障转变。信息化战争不仅要求主战力量具备立体机动和长程精确的打击能力,同样要求勤务保障力量具备全程立体和精确高效的支援能力。然而从我陆军勤务保障实际状况看,由于长期以来主要关注战场上大规模作战集团的勤务保障,在保障方式上更注重整体的数量需求,对更小层级作战单位的具体和专业勤务需求关注并不充分,而这恰恰是当代信息化战场勤务保障的基本特点。因此,改变传统的“粗放”式保障方向,实现勤务保障的精确化和实时化,既是确保作战胜利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勤务保障效益的有效途径。实际上,汶川抗震救灾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信息化战场的勤务保障特点。在抗震救灾行动中,各地震救灾点整体分布地域广泛,具体位置却相对集中、偏僻,且相互缺乏有效的交通信息联系,大规模地撒布救援物资药品的那种“面”对“面”或“点”对“面”的传统战场保障方式难以取得效果,只有对各救灾点进行“点”对“点”的精确及时保障才能最有效地解救受困灾民,这正是当代信息化陆战场勤务保障的最生动写照。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