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阮宗泽
//www.workercn.cn2016-05-03来源:求是
分享到:更多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传承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国际秩序观作出的重大创新与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敏锐地捕捉到合作是大势所趋,共赢是人心所向,着眼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努力运筹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以及多边外交,提升合作平台,增强了中国塑造未来国际秩序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中国积极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核安全峰会、亚欧首脑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全球性和地区性多边机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并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帮助冲突地区实现战后重建等方面尽职尽责,贡献中国力量。

  当今中国正成为国际公共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中国方案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关系理念。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中国倡导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零和,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增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透明度。

  当然,世界还不安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与零和博弈挥之不去,如何实现合作共赢将是一个长期、艰苦、曲折的进程,需要各利益攸关方共同努力。对此,习近平主席强调,零和思维已经过时,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传承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国际秩序观作出的重大创新与发展。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倡议者,更是实践者和推动者。在国际秩序深刻演变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率先提出这一构想让人耳目一新,为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提供了中国方案,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眼光和气质,必将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注入强大正能量。

  一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历程可以看出,这是习近平主席在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背景下,第一次鲜明提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宏大构想。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从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总部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向世界展现的负责任的大国担当,这一讲话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敏锐地捕捉到合作是大势所趋,共赢是人心所向,着眼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努力运筹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以及多边外交,提升合作平台,增强了中国塑造未来国际秩序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中国致力于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关系方面,习近平主席强调,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可以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庄园会晤”和“瀛台夜话”之后,中美两国领导人又举行“白宫秋叙”,并达成50项重大合作成果,使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更有支撑。习近平主席成功访美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起到示范作用。中俄高层交往密切。习近平主席任内已经四访俄罗斯,深化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欧全方位对话合作不断深入。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成功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中英签署约400亿英镑大单,英国表示要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伙伴”。此外,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接踵而至到访中国。中欧努力打造“三个对接”,即“一带一路”建设与欧洲发展规划、国际产能合作与欧洲投资计划、“16+1合作”与中欧合作的彼此对接,以充实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着力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共赢格局。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10月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为此,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倡议,精心打造双边多边相结合的周边外交新平台。中国加强与东盟的合作,通过东盟10+1、东盟10+3、东亚峰会以及中日韩三方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湄公河—澜沧江对话合作等机制,积极参与和推动各种框架、各种形式下的多边经济合作。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断3年后重启。中国与韩国、澳大利亚的自贸协定均已生效。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并与东盟商讨自贸区升级版,加强安全领域交流合作、金融合作和风险防范以及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打造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钻石十年。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定位决定了中国会一如既往坚持真实亲诚,优先拓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时,讲到天下大同,首次提出正确义利观,之后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又专门作了阐述,特别强调同发展中国家合作,中国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布局已形成中拉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以及亚非会议几大板块,与“一带一路”倡议两翼齐飞,实现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全覆盖。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对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等中东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功,既拓展了中国与三国的互利合作,又为动荡不安的中东带去和平的信息与希望。中国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并坚定支持提升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扮演新角色。中国坚持走合作发展的道路,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始终做国际秩序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和多边外交,与联合国及所属机构开展全面合作。习近平主席2015年9月第一次访问联合国是中国多边外交的高潮。他在联合国讲坛上对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议题如发展、妇女、维和、全球治理等,充分阐述了中国看法,提出了中国方案,展现了大国担当,赢得了国际赞誉。中国积极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核安全峰会、亚欧首脑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全球性和地区性多边机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并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帮助冲突地区实现战后重建等方面尽职尽责,贡献中国力量。

  二

  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可谓沧海桑田,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亟待进行相应改革完善。全球问题愈益突出,新挑战与日俱增,也呼唤全球治理机制的更新与完善。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崛起势头正在改写世界政治与经济版图。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既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又是重要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外交昂首迈进新阶段,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性重大议题,着眼点在于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

  中国梦给世界带来重要发展机遇。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是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思想的丰富。中国通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中国梦,是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30多年改革开放的时期,便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时期。一方面,中国的和平发展得益于融入国际体系,另一方面,国际体系也因中国的融入而更具代表性。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中国人民圆梦必将给各国创造更多机遇,是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始终做全球发展的建设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并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中国还将尽己所能向困境中的人们伸出援手,让“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国的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也与日俱增,日益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战略,如何回应国际社会的期待格外引人注目。当今中国正成为国际公共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中国方案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关系理念。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中国倡导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零和,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增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透明度。中国参与制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国际事务,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截止到目前,已经同3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以实际行动来推动合作共赢理念落地生根。

  三

  中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通、相互依存已空前紧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期,世界面临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契机。新的全球化时代为持久的和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国获得了广阔发展空间,迎来了参与未来国际体系塑造的机会。一是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历史上的国际体系往往是大战之后形成的,此轮国际体系变革则是有史以来的首次和平转型。21世纪全球化迅猛发展,大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合作共赢才是维护并拓展国家利益的更有效方式。二是多元力量积极参与塑造新的国际秩序。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力量的扁平化发展倾向突出,非国家行为体异军突起,权力重心下沉,使维护利益的方式发生变化。过去列强靠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争权夺利,冷战时期,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主宰世界格局,当前维护和拓展利益的方式逐步向以制度规则协调为主。

  当然,世界还不安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与零和博弈挥之不去,如何实现合作共赢将是一个长期、艰苦、曲折的进程,需要各利益攸关方共同努力。对此,习近平主席强调,零和思维已经过时,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外交部部长王毅2015年2月在主持联合国安理会公开辩论会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四要四不要”,即要和平,不要冲突;要合作,不要对立;要公平,不要强权;要共赢,不要零和。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正式接棒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这将是展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机会。走合作共赢的道路,迎来共建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中国方案给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为未来国际关系发展开辟了新的愿景,必将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打上中国烙印。(作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