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6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题为《共创中俄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的重要讲话,强调中俄要继续携手并肩,坚定沿着条约确定的方向,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共创中俄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生活在和平、友谊、阳光之中。
“德不孤,必有邻。”15年前,中俄双方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国家关系和世代友好的理念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两国关系在21世纪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法律基础。15年来,在条约宗旨和原则指导下,双方建立起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地区和世界和平、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中俄双方都把对方作为本国外交优先方向,都把对方发展视为本国发展的机遇,建立起了完备的高层交往机制,及时就彼此关切的重大问题密切沟通,并且基于共赢原则开展互利互惠经济合作,人文交流蓬勃开展,两国民众相互好感增多,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协调和配合。实践证明,中俄关系是新型国家关系的典范,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关键因素和建设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思想,成为主导我国21世纪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理念。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首次提出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全面系统阐述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这一重要外交思想,秉承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契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对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当前,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深入推进,国际社会进入格局调整、体系变革的关键阶段,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以命运共同体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共同目标,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要以共同利益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基础,“计利当计天下利”,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断凝聚和扩大共同利益;要以共赢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兼顾各方利益,在谋求自身发展同时促进共同发展,致力于实现双赢、多赢、共赢;要以合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式,以对话取代对立、以合作取代对抗,通过不断扩大互利合作,有效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因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必须打破、改变、更新传统国际关系理念。在此次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中,两国对一些落后于时代的国际关系思维和做法表达了不同看法。例如,反对建立封闭性贸易组织,反对政治上单边制裁,反对否定、歪曲和伪造二战历史的企图,反对将海洋争议国际化和进行外部干涉,反对域外势力在东北亚地区加强军事存在,等等。尽管这些“反对”的措辞都相当含蓄,也未指责任何一方,但到底指向哪些国家,明眼人大可给出判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中俄新型国家关系的示范效应和强大生命力还将进一步显现,普遍性的新型国际关系也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执大象,天下往。”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的重要方面。作为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将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际社会一起,携手践行合作共赢的思想理念,朝着新型国际关系目标阔步前行,共同谱写21世纪国际关系的崭新篇章。
新的“中拉时间”开始了 | 2014-07-28 |
赋予万隆精神新内涵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 2014-07-28 |
在新起点上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银行 | 2014-07-28 |
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 2014-07-28 |
站在中国与世界的命运交汇点 | 2014-07-28 |
站在中国与世界的命运交汇点 | 2014-07-28 |
强军兴军的历史跨越 | 2014-07-28 |
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 2014-07-28 |
习近平出席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 | 2014-07-28 |
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不懈努力 | 2014-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