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不忘和平与发展初心 推进和平与发展事业
//www.workercn.cn2016-08-22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话题缘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这郑重宣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彰显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担当。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终极目标。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倡导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呼吁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等,为和平发展道路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无不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

  和平与发展:中国国家追求的新境界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于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出了8个方面的要求,其中第7个要求讲的是中国的对外政策:“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短短几句话,把中国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的主张阐述得清清楚楚并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就是: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是目标,互利共赢的开放是手段,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政策。

  所有一切的根本前提是中国自信

  对中国的自信包括对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实际上,它就是对中国的历史自信和现实自信。从历史上看,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在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之前,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在东亚缔造和维持了数千年的和平与发展秩序。面对西方的侵略与殖民,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先贤与有识之士积极探索,吸纳包括西方国家与人民在内的各种思想武器,凭借中国传统与文化的强大包容力以及为国为民的牺牲奉献精神,逐步摆脱了西方的奴役和殖民,走上了民族自强和国家独立的道路。从现实角度看,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尽管也遭遇了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困难甚至是严重问题,但中国在世界历史中所创造的这种发展奇迹是谁也不能无视的,难怪有外国学者呼吁和研究“中国道路”,其实就是习总书记所提到的“中国方案”,它既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实实在在的历史总结,更是中国对人类社会制度所进行的规范性设计: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目标把中国的国家追求提到了新的境界与高度

  在短短的几句话中,习总书记两次提到和平与发展,一是说中国“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二是说中国要和各国人民一道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细细品味,和平与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中国内外政策的手段,更成为中国内外政策的终极目的,成为一项人类的“崇高事业”。这一提法,把中国的国家追求提到了新的境界与高度。

  “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有几个层面的理解:首先,只有把和平与发展并提并重,才会是一个人类的全面幸福状态,和平多指政治与安全,发展则重经济与社会。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和平。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促进;其次,和平与发展的幸福状态是“人类”的,这里的人类,既指整体的全人类,也包含全世界每一个鲜活的个体的人,不但包括中国人,也包括世界各国人民;最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不仅仅是“中国”和中国人的和平与发展,也是整个人类和全世界人民的和平与发展。正因为如此,它才是一个“崇高”的事业。

  “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本来就是中国内外政策的“初心”:从“以和为贵”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到“协和万邦”的外交实践,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著名论断,到“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中国梦”的提出,处处体现了中国文化思想与外交哲学对和平与发展的初心和坚持。

  “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也一直是中国的对外政策与战略。从新中国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到中国政府关于对中国复兴事实从“中国崛起”“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的悉心措辞,体现了中国政府立志用和平发展伟大实践打破大国崛起历史逻辑的用心和努力。“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习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对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又一次庄严承诺。

  “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更是中国内外政策的“目标”,而且是“终极目标”。作为一个在国际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的国家,中国外交的眼界不仅仅局限在中国的和平与发展,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和平与发展。把整个人类和世界人民的福祉作为事业,才是一个引领未来世界风潮的大国的应有定位。胡适先生曾提醒“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这种志存高远的视野今天终于成为中国的抱负和追求。

  需要强调的是,不忘和平与发展的初心、坚持和平与发展的道路、推进和平与发展的事业,绝不是一种乌托邦和理想主义式的“画饼”,而是中国政府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以强大的国家实力为依托,以勤劳奋发与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人民为建设者所拿出的“中国方案”。正像总书记讲话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张振江: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教授)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