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美国选战缠斗正酣,中东地区仍然硝烟弥漫。无论总统宝座最终花落谁家,都回避不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国的战争机器不会因为白宫易主而停止运转,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流血冲突也不会因为希拉里或特朗普的上台戛然而止。美国大选,这场曝光度最高的西方体制“民主秀”,看上去与世界和平没有任何关系。美国等西方国家,无论谁当政,都放不下战争“大棒”。
美国反战组织“草根行动”负责人马修·赫断言,两位总统候选人都无法给美国带来终结战争的希望。今年大选当中,“两大主要政党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希拉里和特朗普对美国海外战争带来的耻辱和乱象均视而不见,而且看起来他们都打算升级已有的战争或者开启新的战端。”在相关问题上,旧金山大学国际关系问题教授斯蒂芬·祖内斯干脆把两名候选人称作是“烈性不同的毒药”。
此番评价或许并不一定确切,但并非空穴来风。尽管两名候选人在竞选辩论中针锋相对,但两人的军事政策却几乎如出一辙。
美国智库外交学会整理的一份政策清单显示,在叙利亚和伊拉克问题上,希拉里和特朗普不谋而合:都主张组成西方和阿拉伯联军打击“伊斯兰国”,都支持在叙利亚设立禁飞区,都赞成加大美军在上述地区的空袭力度。其中的区别仅仅在于:希拉里倾向于支持当地武装打代理人战争,而特朗普主张直接对叙、伊增派地面部队。近日两人关于摩苏尔之战的争论,至多算是操作层面上的策略差异。在亚太,特朗普主张加大美国的军事存在。作为“重返亚太”战略的始作俑者之一,希拉里的态度自不必说。
其实,不单希拉里与特朗普,就连最初因反对伊拉克战争而崛起于政坛、后又“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现任总统奥巴马,入主白宫后也变身为“战争总统”。如不出意外,卸任之时,奥巴马将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在两个任期内“每天都对外用兵的总统”。
二战结束后,美国相继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一连串对外战争,深度介入利比亚和叙利亚冲突。这说明,“好战”并非是美国领导人个人意愿,而是制度性问题。那么,作为西方“民主榜样”的美国,为何无法从制度上减少战争冲突,促进世界和平呢?
放不下的战争“大棒”背后,是利益集团的政治操控。众所周知,二战以后,美国形成了势力庞大的军工产业利益集团,或称“军工复合体”,其特点就是发战争财,发军备财。据估算,全美国超过三成的企业与军工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部设在纽约的世界政策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曾指出,当今世界上正在发生的50多起地区冲突中,40多起冲突的主要武器供应国是美国。无论在美国政府还是在国会,都有不少军工企业集团利益的代言人。这些政客为军工企业摇旗呐喊,军工企业则为他们提供丰厚的竞选资金。在这一点上,无论希拉里还是特朗普,都难以独善其身。
放不下的战争“大棒”背后,是霸权心态下的“帝国思维”。自二战以来,保持一支“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一直是美国的基本国策。奥巴马在2009年的就职演说中曾明确表示,“确保拥有一支地球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对美国而言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奥巴马的继任者与其并无二致。
希拉里秉持加强与盟友关系、运用“巧实力”的军事与外交理念,而特朗普则赤裸裸地宣称,他上任后将立即增加国防预算,着手扩大美军规模。按美国官方数字,美国在全球46个其他国家和地区设有大约900个正式或非正式基地。无论白宫如何易主,美国加强军备、控制战略资源、遏制战略对手、确保全球军事霸权的“帝国思维”从来没有改变。
放不下的战争“大棒”背后,是滥用干涉主义造成的恶果。近年来,美国和西方出兵阿富汗、伊拉克,武装干涉利比亚、叙利亚,口口声声帮助其建立所谓“民主国家”,结果却是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引发接连不断的灾难。众多复制西方制度的发展中国家,最终得到的只是“饥饿民主”“贫穷民主”“无序民主”“血腥民主”。
以伊拉克为例,“9·11”事件后,美国推行“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伊拉克被当作“民主试验田”。时至今日,伊拉克教派冲突、民族矛盾、恐怖暴力无休无止,“伊斯兰国”趁势而起,荼毒深远。
制度决定人性。在西方制度浸淫出来的政客,对“帝国思维”与霸权理念只会“接棒”,不会摒弃。希拉里与特朗普无论谁当选,美国口称“和平”、手握“大棒”,以“民主”之名、行干涉之实的做法难有根本改变。
甲午的殇思 | 2014-01-06 |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 2014-01-06 |
到中流击水 | 2014-01-06 |
图文:一战百年启思中国 | 2014-01-06 |
一周军事看点(0801) | 2014-01-06 |
西方选举政治的“圈子”现象 | 2014-01-06 |
从历史这本教科书中读懂中国梦 | 2014-01-06 |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宏观反思 | 2014-01-06 |
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 | 2014-01-06 |
不忘初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之源 | 2014-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