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民族翻开了走向海洋的历史新篇章。党的历代领导人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开发海洋、建设海军对于国家建设发展的重大意义。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主席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纵观世界格局发展变化,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建设海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形成了当今时代中国海洋观的核心内涵:一是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和全民族的广度,认识开发海洋、保卫海洋的极端重要性。二是发展海洋事业是我国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成长为海洋强国。三是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离不开强大的海上力量,海军是这支海上力量的关键。四是应对来自海上方向的安全威胁,要求海军必须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
从海洋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当代中国海洋经济观的核心内涵是:靠海富国、以海强国。现今,海洋在中国经济发展运行中的地位作用日益重要,国家经济的发展繁荣离不开海洋,必须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认识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开放性和高科技性,积极发展海洋高科技,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国。一方面,应增强以海强国的意识。大力提高海洋开发的速度、深度和广度,缩短我国在海洋开发上与海洋强国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要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加大科技开发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改善海洋环境保护。
从维护海洋安全的角度看,当代中国海洋安全观的核心内涵是:以维护国家安全为根本目标,建设强大的海上安全力量,构建有效的海上安全体系,确保祖国统一,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妥善解决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海洋开发利用等矛盾,全面实现海洋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当前,我国的陆上安全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海上方向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有些海上矛盾还非常尖锐复杂。可以说,当前我国主要安全威胁来自于海上,面临多样化对手、多种类矛盾等安全威胁。从近些年世界上几场局部战争的特点来看,海战场有利于兵力集结和机动,即打即离,可实施大纵深、高立体的攻击,战争可随时发生。如何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海上局部战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必须深入研究探求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海上局部战争的有效对策。
海洋政治作为上层建筑,是海洋经济和海洋安全的集中体现,海洋政治观是对海洋战略环境以及对国家海洋总体政策的认识与看法,其中的基础就是要维护国家利益。当今时代,中国海洋政治观的核心内涵是:以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导向,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创新海洋科技,完善海洋法制,维护国家统一和海洋权益安全,改善海上方向的战略态势,改良国际海洋治理体系,增强我国在全球海洋格局变化中的战略主动。改善海上方向的战略态势,提高我国在亚太海洋地缘政治中的战略地位。
总之,新时代的中国海洋观,以维护国家海洋利益为根本,以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因循时代发展的特征,深刻认识海洋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价值,高度重视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着眼改善海上战略态势,提高海洋大国地位,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新时代海洋观引领下的海军建设
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支撑海洋强国建设是海军的核心使命。海军作为国家海上力量的中坚,应坚持以新时代中国海洋观为指导,大力加强现代化建设,积极融入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进程。
以海军为主体的海上军事力量,是实现以建立海洋强国为核心的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支柱。但在中国的历史上,由于海洋观念的陈腐,海军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留下深刻而惨痛的教训,其中甲午海战的失败、北洋海军的覆没尤为刻骨铭心。当今时代,必须从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上,进一步深化对海军战略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如果把海洋经济、海洋政治和海洋军事,比作支撑海洋强国的三大支柱,那么海洋军事这一支柱是决不能有短板的,因为他保障的是安全,而如果缺乏安全,一切生存和发展的诉求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海军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国家海洋战略的需求出发,与国家利益需求相适应,与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变革相适应,以信息化建设为主导,尽快补齐机械化短板,大力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以能打胜仗为标准狠抓战斗力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努力抢占未来海上作战的战略制高点,真正把海军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安全支柱。
海军是国际性、战略性、综合性军种,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军种。海军的运用不仅仅有战争功能,更有丰富的政治外交功能,往往直接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和民族意志。和平时期,我们更应坚持积极、主动和灵活地运用海军,广泛开展海军交流合作,增进信任、加强了解;积极参与海上反恐、人道救援等海上安全义务,承担大国责任,积极维护海上安全和世界和平;与国家政治、外交手段相配合,积极改善安全形势,主动塑造地缘态势,助推“一带一路”等国家大战略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