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思想来源
//www.workercn.cn2017-12-14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袁婧 摄

国际政治文明的培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苏长和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我们要讲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可能需要一种新的国际政治文明和新的思维。

  第一是“和谐共生”的思维而非“二元对立”。只有“一分为多”,我们才能跳出诸如文明与野蛮、朋友与敌人、好人与坏人等西方特色政治学理论简单化、刻板化的“一分为二”思维。我们要建立一个好的国际秩序,并非建立在同质的基础上,而是怎样在保持“多”的基础上形成秩序,国际政治文明要在这方面形成突破。

  第二是要有关联思维。现在的世界,权力是关联的,责任是关联的,命运是关联的,利益是关联的。如果用关联的思维考虑世界,可能更容易理解命运共同体的非排他和非独占。

  第三是“合而治之”的思维而非“分而治之”。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正是这一思维方式的体现,这样也就很容易理解“16+1”,理解中国与非洲、拉美的很多合作。

全球化新阶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杨平 (《文化纵横》 杂志社主编):

  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迈向新的阶段,其核心标志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由此推动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升级,并向全球扩散,形成全球化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6个显著特征为:信息技术向智能技术演进并深度改造传统产业,生产环节进一步在全球分布,中国崛起加速改变全球化的格局,新的权力主体不断涌现并瓦解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世界秩序,传统民族国家内部构筑的某些制度大面积失灵、全球范围贫富分化加剧。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有两个思想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所导致的阶级分化、阶级对立基础之上提出的共同体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天下大同的理论高度相关;二是与我们改革开放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的解决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了哲学基础。历史传统中国家介入生产过程的特征,则可以克服全球化时代多元主体分化性力量的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同步,“一带一路”正在践行共同发展的蓝图。

“16+1”模式下中国与中东欧关系

巴特·科瓦斯基 (波兰罗兹大学东亚系助理教授):

  中国在寻找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发展。通过“16+1”模式过去5年的推广,我们看到了中国与中东欧地区在政治和经济层面的一些合作,包括打造经济文化和教育平台,增强政府层面的交流。

  在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之后,中国成为世界公平、公正、南南合作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上世纪70年代,中国对非洲及第三世界国家给予了兄弟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启动“16+1”模式时所使用的措词,如“携手共同向前”,也用于中非合作的宣传中;中国将南南合作模式的思维方式带入到“16+1”模式合作中。2015年“16+1”峰会前,习近平主席再次提到南南合作,声明要使之成为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创新之举,建立南南合作新平台。“16+1”的国家领导人正在打造一个比较常规化的多边关系和机制。

  “16+1”模式推广成果之一是吸引了来自欧盟、美国的关注力,激活了中东欧区域在国际视野中的活跃度。欧盟国家希望积极参与东欧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对中东欧与中国合作的项目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今年6月特朗普总统也公开表示,会积极参与中东欧相关的一些项目。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南南合作理念最近几年在欧洲更加凸显。匈牙利总理曾谈到,通过这样的“16+1”,能够建立一个创新的国际关系、一个互相尊重和互赢互利的新框架。

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李德顺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我想从哲学角度谈一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从中国古人的大同思想到康德的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一直以来人类就有一种希望———地球上的人和人之间成为一家。

  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我理解的多元化就是主体的多元化。总想用单一主体模式处理和解决世界问题,必然会带来压迫和冲突。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最高层次是“人类”这个主体,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过去的两极对立思维只承认单一主体,认为多元主体必有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正确与错误之分。

  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主张把它看作是一种人的主体形态的特殊状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定要和全球的共同利益、普遍利益、共同命运联系在一起。共同体的纽带是共同体本质的标志,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人的共同命运为纽带的。

  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哲学上来讲,要从过去的单一主体思维走向多元化的主体思维。我对西方有些人讲的修昔底德陷阱等观点有怀疑态度,这并不是积极和正确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想法。还有一种个体还原主义,用民粹主义、国家主义、个人主义、民族主义等重新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瓦解为局部冲突问题。这两种倾向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思维方式,即多元和谐的思维方式不相符合。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的态度就是有担当、不缺席、不称霸。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