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资料索引-正文
默默耕耘,播洒无声大爱
——记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教师徐华
//www.workercn.cn2016-09-12来源:教育部
分享到:更多

  

  作为班主任,他的人格魅力和工作态度留在每一位学生的记忆中:谦虚慎独的人格感染,磨砺自我;细致入微的关怀备至,大爱无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他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与反思型的教师,在众多教研活动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并积极发挥个人和学校辐射作用,使广西众多学校成为南宁二中教科研联合体合作学校,在真诚务实的帮助下,教育教学质量均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突破。

  ——题记

  “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想国家民族三百年”。这是徐华持之以恒的教育情怀。自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宁二中,他有二十一年一直承担着班主任工作,其中从2004年至2013年,他连续十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和这两个班的数学教师,二十三年来,他带过各种不同层次的班级,作为班主任,他的人格魅力和工作态度留在每一位学生的记忆中。徐华坚信,人人都会成功,努力与学生平等相处,形成了“学会感动、学会尊重、学会奉献、学会学习、学会期待”的教育理念。

  甘守寂寞,以真诚与行动净化学生心灵

  “功夫在三年,功夫在课外”是他班主任常规工作的指导思想,他注重用自己美好的心灵来潜移默化学生的心灵。每到假期,他会细致检查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

  在他二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常常利用半个多月的时间,把自己所带两个班100多个学生分成几十批,分批回校帮助他们制定复习计划,义务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习,正是这样的无私奉献,才使得他的班主任工作非常出色。

  2010年4月25日,女儿出生,因早产体重仅3斤9两,一出生就送入婴儿监护室,此时他所带的班级离高考仅有一个多月时间,尽管他有千般不舍,尽管学校离家仅有半小时路程,可为了践行“陪伴学生度过在校的每一天”的诺言,他依然坚持每周六晚在校陪伴学生,而把女儿全部托付给了家人。

  2010届的学生唐可翾感言:“徐老师身上有一种让我至今都无法想透的魔力,无论我是带着茫然、沮丧还是泪水走进他的辅导室,和他交谈之后,我总能带着微笑和信心离开…… ”

  2010届的学生何嘉源:“徐老师是严厉的慈父,他的话语让我们找回自己的方向,他的教诲(如耐住寂寞,坚韧做人;两个一点点等等)铭记在我们心中,他的一个眼神能让我们知道该做什么,他具有强大的气场可以洞察我们的内心,他不仅教我们数学,更教会我们怎样做一个人,一个懂得感恩、顶天立地的人 ”。

  学生在班级所出的文集《尺素寸心》中留下了这样的文字:“徐华老师这个人就象一本书,需要慢慢去品,徐老师确实承受得起教育二字。他或许是深沉的,或许是生气的,或许是顽皮的,这样的他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慈父。他用他深入的研读,来引导我们的学习,就好象刚刚发现了一个宝藏一样。他用一周六天不回家的代价来陪着我们(学生内宿)……”

  有人曾不解地问:“你年复一年做班主任,不觉得辛苦吗?”徐老师的回答是:“辛苦是免不了的,教育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为了尽可能少一分遗憾,我甘愿辛苦一点。”

  还有人这样问他:“你这么多年连续做班主任,为什么不觉得厌烦?”徐老师的回答是:“因为我每天面对的‘太阳’都是新的!”在徐老师的心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太阳。

  严谨治学,把握数学学习的金钥匙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他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与反思型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的教学思想,并把转变的教学理念转移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正是由于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准确、简练、深刻”的教学语言风格、探究与反思的教学模式和“重思维、重体验、重个体”的教学特色。

  在教学中,徐华认识到,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他会因时、因人、因教学材料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段。在帮助学困生方面,徐老师提出“做题+讲题”模式,对优秀学生他会采取“任务驱动法”来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带毕业班时,他会指导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备考,这些做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某年暑假,他在家访中了解到一位李同学半个假期过去,而学习任务却一点都没有完成,经过了解,是因为她对学习存在着严重的畏难情绪,于是采取逃避,徐华觉得简单地说教是不会有多少效果的,于是他跟李同学约定好,整整用假期里的两周时间,天天用两小时检查李同学作业完成情况并耐心地为她解答疑惑,在徐华的帮助下,李同学在之后的开学考中取得了让她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徐华在众多教研活动中均取得了突出成绩,也充分发挥了个人的辐射作用。他参加市、区、全国优质课比赛均获一等奖;他指导四位老师代表广西参加全国第二、三、四、六届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均获一等奖,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好成绩;他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在《数学通报》、《中国教师》等期刊上;指导学生所写论文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小论文竞赛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还在全区各地作了大量讲座,发挥了辐射作用。

  徐华善于从常态的工作中寻求突破,也甘于寂寞,长年为一项教研努力,他在作业布置与批改方面的研究成果《课前五分钟作业自主讲评法》、在学生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基于excel的师生互动性评价》、在教学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均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评价。他曾作为2011年北京个性化国际会议上小组召集人和主持人,在大会上以其研究成果作了大会报告。

  徐华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外各地作了近百场专题报告,感染和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人。一位浙江嘉兴地区名师工程学员在听完他的报告后在自己的博客中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徐老师,一位勤勉的思想者,一位智慧的教育人,他在教育的田野上怀着对学生的无限期待,‘任世间寒来暑往,守住那份宁静’引领着他的学生们迈过高考,缔造神话;迈向卓越,成就未来!也展示了一个让现场掌声不断,让我们动容敬佩的真正的自我!”

  2015年5月,南宁市教育局党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徐华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南教发〔2015〕22号),在全市教育系统广泛深入开展向徐华同志学习的活动,2015年10月23日,南宁市教育局在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观演厅举行了徐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各县区、开发区教育局、市教育局直属单位、直属二层机构、各事业办、民办学校近200名教育工作者参加报告会,他围绕“两个一点点”的主题,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深入浅出地给教师们上了一堂内涵丰富、发人深思的教育公开课。同年12月,南宁市委办公厅下发了《中共南宁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向徐华同志学习的决定》(南发〔2015〕20号,徐华同志感人的事迹感染和激励了许多教师。同时,南宁电视台、《南宁日报》、《南宁晚报》等媒体先后多次对徐华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了专题系列报道,掀起了全市教育工作者、群众向徐华同志学习的高潮。

  勇于开拓,不断提升学校教科研工作品质

  2010年1月,徐华担任了南宁二中副校长后,仍同时担任了三年多两个班的班主任和这两个班数学教师,在勤奋工作的同时,作为分管学校教学、科研以及下年级的副校长,他提出了组建“南宁二中教科研联合体”的构思,在学校各方面的支持下,“南宁二中教科研联合体”已成为学校发挥自身辐射作用的一张名片,广西众多学校成为南宁二中教科研联合体合作学校,这些合作学校在南宁二中的真诚务实的帮助下,教育教学质量均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突破。

  学校的课改工作秉承“顺应与坚守”的思想稳步推进,学校成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全国首批试点单位,并顺利开设了《微积分》、《高等代数》和《通用学术英语》等大学先修课程;同济大学“苗圃计划”第一期结题工作及第二期开题工作顺利进行;由学校教科研牵头组织的南宁二中劳动模范?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2014年南宁市级“劳动模范?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计划用几年的时间在命题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原创命题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为迎接广西高考自主命题作前期的准备。

  学校科研工作有突破,有数十项省、市级课题立项;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广西及南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展示窗口,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有序,组织了近三百多人次赴成都、北京、上海等地参加研修培训;众多老师参加市、自治区、国家级教学竞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仅2014年,学校在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全国优质课教学竞赛中均取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担任年级领导,与年级主任、支部书记及全体同事团结协作,年级工作卓有成效,近年来,在徐华的引导下,年级一直重视学生学业成就,更关注人的成长,在培养造就有魅力的学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创造性的工作,其中在2013年他组织了南宁二中高三成人仪式,此次仪式包括了主题为“人生就是历练”的6公里的学生、家长、老师结伴同行和主题为“循先哲足迹,弘天下道义”的祭孔志典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人民网、中国日报、凤凰网、新民网、《广西日报》等众多媒体均做了相关报道,所带年级无论是在高考还是在学科竞赛中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唐珑珂同学以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广西参加第30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获一等奖,这是历年来广西选手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中获得的最高奖项。

  徐华从教二十三年,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师德标兵、广西特级教师、广西“八桂名师”、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第十三批“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广西青年科技奖、南宁市劳动模范、南宁市第三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众多荣誉,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了非常显著成绩,为南宁市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