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为民造福是使命,为民造福没有止境。
为民造福是党的价值取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党的使命。党带领人民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就是让人民生活幸福程度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程中,始终坚持为民造福的价值取向。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是一种特殊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这一论述将鲜明地要求中国共产党和每个党员只为民造福,不可谋取任何私利。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为民造福的结果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他说:“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论断申明党的价值取向,谆谆教导共产党员要时刻为人民谋利益。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把人民从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并通过发展生产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所蕴含的为民造福思想。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不论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虽然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大幅提高,但是改善民生无止境,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就是让人民获得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以改善民生为己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就是为民造福的过程。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苦难生活。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中心位置,千方百计提高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人民生活质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虽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但是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增加人民福利,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对改善人民生活、保障人民权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改善民生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没有终点站;改善民生就是要彻底消灭贫困,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为人民的事业,也是人民自己的事业,必然得到人民的理解、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将会更加牢固,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
(王光荣)
理论学习打基础潜移默化转作风 | 2014-06-05 |
以学习的持久深化推进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 | 2014-06-05 |
以学习的持久深化推进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 | 2014-06-05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 | 2014-06-05 |
把学讲话和学系列讲话结合起来为振兴铸魂固本 | 2014-06-05 |
站稳人民立场 对党绝对忠诚 | 2014-06-05 |
强化看齐意识 突出四个结合 | 2014-06-05 |
要在“真”字上下功夫 | 2014-06-05 |
将讲话精神转化为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 2014-06-05 |
把学习“七一”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 2014-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