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9月16日至20日,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会,就全球化语境中的艺术史“术语”问题开展讨论。大会由国际艺术史学会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共同主办,故宫博物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协办。
世界艺术史大会是国际文化艺术界的重要会议,每4年召开一次,自1873年以来已经举办了33届。该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络机构国际艺术史学会与每届大会的主办国联合组织,被称为文化艺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因此每一届会议都得到各主办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中国艺术史学会筹委会多年的努力,第34届(2016年)世界艺术史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该学术大会第一次在亚洲和非西方国家举办。大会在北京大学与中央美术学院共设立了21个分会场,有近300个学术报告、9个专题报告、6个大会特展、1个为大会专设的书展。
搭建包容、共享的艺术交流平台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致辞中指出,我们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新文明观”,本届大会致力于传递包容的声音,倡导交流的理念,强调共享的价值,这必将启发人们在互联网时代的全球文化语境中,进一步考量人类艺术发展的路径,更好地揭示人类文明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历史规律,用历史研究的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为人类建造未来世界的图景。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朱善璐说,北京大学素有重视艺术教育与艺术研究的优良传统。北京大学大力提倡和实施美育与艺术教育,形成了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重视美学研究和艺术研究的宝贵传统。近年来,在艺术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哲学系、历史学系、外国语学院等院系中形成了艺术史研究的交叉态势。北京大学利用这次大会在北京召开的契机,要加强艺术史的教育教学与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的中外学术交流。
世界艺术史大会中方筹委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提出,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是中国艺术史学者和国外专家学者相互密切交流、相互切磋的学术平台。普遍性与差异性,是艺术史研究中最有兴味也是最迷人的课题,它涉及社会学、哲学、美学、心理学、地理环境学、遗传学等各种学科,它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无比丰富性和必须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重要史实和理论依据。
在世界文化的格局中认识中国艺术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旨在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成果,让世界通过艺术认识和了解中国。大会期间,国际艺术史学会举行了新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新一届艺术史学会将在文化视野上从国别提升到世界,更加反映这个时代的学术方向。
邵大箴认为,中国艺术有数千年悠久、连绵不断的历史,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与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中国艺术也从中受益。在世界文化大格局中,它具有独特的位置。通过中外学者在这次大会上的学术研讨,我们不仅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也对世界艺术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特别是中国艺术史,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世界艺术史大会中方筹委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指出,本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古老文明中孕育起来的中国艺术魅力及其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由此以历史的眼光回溯中西文明同等的重要性,形成对人类文明和文化艺术遗产新的认识与阐释,这样的主题反映了艺术史研究的进展,也体现了文化的关切。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而不同”的理念。
差异性不是冲突的根源,而是欣赏的理由
学会前任主席、德国国家博物馆馆长Grossmann教授称赞了本次大会的主题“概念:不同历史和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和艺术史”。他以自己主攻的建筑艺术史为例,分析了在世界不同地区,艺术和艺术史的多样化,以及在历史和现代不同文明之间艺术的交流和相互融合。他认为,艺术和艺术史对于社会的发展、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对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会新任主席、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认为,在艺术中,对同一种事物和现象的理解会因人而异。过去我们在各自的文化之间互相观望,现在我们除了文化、国别、种族、信仰之外,还在阶层、年龄、兴趣上互相区别,甚至在每一个个体之间互相区别,一个人也会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境遇下自我矛盾、变化,互相的差异和观望能使世界变得平和与美好。
第35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将于2019年至2020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巴西圣保罗举办,这是国际艺术史学会首次在两个国家共同举行大会,是中国专家担任主席后致力于推进艺术史发展的新实验。朱青生说:“每一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文化不可能不保持他们之间的差异,而且在艺术史中差异越大,互相之间的欣赏和研究的力度才越大,发展的可能性才越大。”
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大... | 2014-03-06 |
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 | 2014-03-06 |
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 2014-03-06 |
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 | 2014-03-06 |
思想纲领 行动指南 | 2014-03-06 |
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与生态化人格 | 2014-03-06 |
引领中华文化走向新辉煌 | 2014-03-06 |
倡导“乐人思水”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 2014-03-06 |
为国家立心 为民族铸魂 | 2014-03-06 |
公共外交与中国的规范供给 | 2014-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