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恩被于物,慈爱于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的慈善观,被载入典籍世代传习。各种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从不同层面上体现着这一观念,充当着救贫济困及维持日常社会运行的重要角色,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建构起有助于维系社会秩序和救治社会危难的社会体系和组织机制。
近代以来,基于自然灾害频发、兵燹匪患惨烈、经济环境的变动与都市工商业的繁荣、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等原因,中国传统慈善事业及其机制均面临着新的问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必然要寻求适应时代的制度转型。周秋光主编的《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一书,即是着重考察慈善事业在近代社会的演变、发展及其所产生的社会作用与影响的一部著作。围绕着这一主线,全书划分为绪论、慈善思想、慈善人物、慈善组织、慈善法制、宗教慈善、区域慈善七篇三十八章,分上、中、下三册,共172万字,是周秋光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的最终成果。
博施众济、教养兼备是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及墨法诸家思想流派或教派均建构了特有的慈善思想和主张,并在实践中务求致用,各有事功,这是近代慈善事业持续发展的历史根基所在。近代以来,传统佛教从衰微中振起,开始积极面向世俗社会,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将弘法与利生紧密结合在一起,广行布施,在慈善教育、灾害救济、恤孤济贫、疾病医治等方面多有贡献。道教则以刊刻善书与功过格为应对之策,力图传承与发展道教传统慈善思想。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渐、西俗东传以及巨大的社会变迁,也导致了清末民初慈善观念的变化。基督教教会慈善事业内容主要为医疗慈善、育婴慈幼、灾害救济和慈善教育等方面,呈现出本土化、世俗化的趋向,有鲜明的阶段特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具有双重性。作者对这些内容给予较大篇幅,尤其是以往学术界关注甚少的近代中国道教、伊斯兰教慈善事业的研究,在本书中得到相当程度的拓展。
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与重新组合导致了传统士绅阶层的分化与慈善家群体的重构与活跃。与传统时代相比,近代慈善事业不再是个体或地域社会的善举义行,而是众多慈善人物共同建构起相互关联的社会群体,并逐步形成具有内在凝聚力的社会组织活动。慈善家群体的形成,是近代慈善事业兴盛发达的重要标志。慈善家组成一个交际广、能量大的社会组织网络,以群体的力量拓展、协调着慈善组织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关系,不仅提高了慈善救济活动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动员社会力量,扩大慈善事业的影响,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近代慈善机构就组织形式而言,基本上以独立的民间慈善团体为主,间有附着于其他社会机构的慈善组织,官方色彩已趋淡化。在传统社会结构转型和救治机制发生历史性变动的时代,社会秩序的维系和非常态下社会生活救济问题更为严重,慈善家群体的兴起及其慈善事业的开展显得尤其重要。他们为政权动荡、社会混乱之际流离失所的民众提供勉强维生之衣食与遮风避雨之场所。各类慈善教育的兴起更为贫寒子弟谋自身之出路与国家之自强提供了机会,为民族文化和精神之弘扬,为民族凝聚力之增强作出独特贡献。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兴起、演变及其制度建构,不仅有客观的自然环境因素,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与晚清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此时期慈善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不仅慈善组织种类与数量繁多,而且慈善人物辈出。同时,晚清与民国政府也开始制定相关的慈善法律制度,规范和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直接作用于近代,而且辐射影响至现当代。该书对近代慈善立法的成果及其特点进行了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研究。既着重分析了民国时期慈善法律体系及内容,也从法律史、制度史方面深入拓展,体现了对社会生活与国家政权之间联系的关注。
近年来有关近代慈善史方面的论著已出版不少,但大多侧重于某一慈善组织的活动或某一灾荒的慈善救济,缺乏全面的概括与论证。该书集中探讨了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兴起及发展的历程、内容特征、社会影响及相关问题,是一部体系全面、内容精详的研究著作。另外,该书还尝试运用社会学、法学、灾害历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中国近代慈善事业面貌的认识与了解,有助于中国近代史和社会史(特别是慈善史)研究的深入。(原题:近代慈善事业研究的拓展与深化——《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简评)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积极支持经营型慈善方式发展 | 2012-11-06 |
发展慈善事业贵在务实作为 | 2012-11-06 |
慈善是人类共同的美德 | 2012-11-06 |
财富伦理的慈善维度 | 2012-11-06 |
近代民间慈善发展及其现代启示 | 2012-11-06 |
近代民间慈善发展及其现代启示 | 2012-11-06 |
近代民间慈善发展及其现代启示 | 2012-11-06 |
近代民间慈善发展及其现代启示 | 2012-11-06 |
近代民间慈善发展及其现代启示 | 2012-11-06 |
近代民间慈善发展及其现代启示 | 2012-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