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理论书库-正文
福利经济学派伦理思想评价
张建武
//www.workercn.cn2015-03-24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经济发展带来社会财富的增长,同时,也伴生了很多问题,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拉大、腐败滋生……更主要的是,人们的幸福感似乎没有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甚或相反,似乎陷入了“伊斯特林悖论”。人们不得不反思:我们要什么样的发展?如何解决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如何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让发展在带给人民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幸福感?

  在全球化大背景中,要解决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的温饱问题,对效率的要求当然是第一位的。这样的需求决定了我们在对经济理论的选择上更多受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响。当我们发现经济增长带来的问题已经是经济增长本身无法解决时,人们开始关注西方经济学界的另一个学派——福利经济学。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郭婕、王华梅所著,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福利经济学派伦理思想评价——从生态正义角度的探析》一书,较系统地介绍了福利经济学的发展、特点及思想渊源。

  福利经济学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福利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曾被推崇,也曾被批判,但它一直是经济学中的重要一支。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的研究,为福利经济学的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福利经济学派伦理思想评价——从生态正义角度的探析》着重介绍了阿马蒂亚·森的经济伦理思想。

  阿马蒂亚·森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结合(其实是一种回归),引入满足感的可度量性和可比较性,对“阿罗不可能定理”作了修正。阿马蒂亚·森的学术思想,不是冰冷的分析和计算,而是渗透着他对人类苦难的大悲悯,这大概是他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在学术的道路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循着研究的路子渐渐走进学术的象牙塔,成了没有温度、缺乏人气的所谓学术贵族;另一种是始终不忘对人的关怀,以大爱的胸怀去研究,以学术度众生之苦。阿马蒂亚·森通过对传统发展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狭隘性的批判,把经济学引向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对人的关注,指明了由“经济人”向“自由人”转变的发展趋势,为重建经济学的伦理维度提供了理论基础。他给我们的启示是:“经济学不仅要研究财富的增长,也要研究财富的分配;不仅要关注财富的分配,还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要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今天,我们已经意识到唯GDP论带来的诸多问题。那么,不以GDP论英雄,又以什么来论?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经济学研究是不是存在着“经济人假设”的偏颇?是否需要重构我们的经济学理论大厦?如何重构?这是经济学家和决策者都在思索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福利经济学派思想评价——从生态正义角度的探析》以一章篇幅论述了新福利经济学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启示和展望,可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阅读本书,至少会给我们一种新的思路、新的选择、新的支撑。

  我们在发展中悟出经济学要回归对人的关注,这其实正是经济学的出发点。只是因为“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真理总是简单的,然而对真理的阐述却不能简单。《福利经济学派思想评价——从生态正义角度的探析》给我们指出一条回归本源之路。(作者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

原题:经济学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注:读《福利经济学派伦理思想评价》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