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联想涅槃——中国企业全球化教科书》 李鸿谷著 中信出版社
21世纪的全球性科技公司是一群各有其独特个性、又萦绕着我们生活的巨人:苹果,谷歌,微软,三星,惠普与IBM……每一个巨人都创造了它自己的命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谱。在这个行列中,作为新晋者,作为中国经济数十年高速发展的代表性企业,联想的性格表面看来或许并不彰显。因此,《联想涅槃——中国企业全球化教科书》,在某种意义上仿佛是一本迟到的书:在中国日益接近经济超级大国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正迈入全球化行列的背景下,联想收购IBM PC(个人电脑)这一标志性事件已过去整整十年,它自身也牢牢占据了行业榜首的位置。——回首过去,目的是发现今天的意义及奥秘。《联想涅槃》以深入的观察,生动而具有说服力的手法,将联想兼具理性沉稳与灵活多样的个性,创立(搭上全球产业链)、转型、国际化直到成为“巨人”的丰富历程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提供了具有很高价值的蓝本。
身为记者和作家,李鸿谷在勤勉的写作实践中,培育了一种独特的散文风格,这种风格把观察的精明与日常口语的节奏结合起来。一种看上去不事雕琢、实则精心推敲的文字艺术。在《联想涅槃》中,这种风格(加上犀利的当代视野)看上去十分适合他的主题:企业的理想是什么?企业的真正荣誉是什么?社会责任是什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运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大势能来推进企业的成长?商业直觉与理性谋划之间如何相协调?这些主题,从开篇“最后一刻,机会失去……”直至结尾“进行时——初心与征程”,透过章节和段落间清晰的起承转合和严密的逻辑递进,也透过他那些精巧构思的一则则“联想故事”呈现与展开。拜这些精彩迭出的真实故事所赐——故事设计得犹如俄罗斯套娃——在使人愉悦的同时,还让我们有一种意外的收获:不光是“主角”联想,甚至对整个行业,以及诸如IBM、谷歌、苹果、微软、戴尔、宏碁等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也由此,你不能不对联想的异军突起予以肯定和愈加关注。
“语言所隐藏的东西总是多于它所表达的东西。”(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语)《联想涅槃》将330万字的采访记录省俭至不足30万字,而独特的叙述调性却使这种省俭充满悬念与紧迫感——以及密度和张力。该书将焦点和重心置于联想十年国际化历程,在波澜壮阔的行业演变背景中,浓缩了如下画面与场景:收购IBM PC、摩托罗拉的故事,与惠普、戴尔、宏碁竞争的细节,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挑战与转型,以及联想涅槃背后,隐而不彰的核心基因。书中人物包括柳传志、杨元庆、IBM前CEO彭明盛等业界领袖,安谋前CTO都铎。布朗、惠普副总裁丁利生、TPG创始合伙人吉姆。考特、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顾维廉、中国网通前CEO田溯宁等联想董事,以及数十位联想高管和员工。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文本。
全球公司已经成为新经济的象征,开始改变许多国家的面貌和社会前景,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改变甚至颠覆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果说,20世纪人们激情的伟大的罗曼司是小说——对应着詹姆斯。乔伊斯、普鲁斯特、卡夫卡、博尔赫斯和海明威等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文化名人所虚构的林林总总的文学人物——那么,在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激情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已移情到那些真实存在的全球科技企业和领袖人物身上:乔布斯神话即为典型的例子。当然,这种变化并非表明文本的价值在减弱或是被否定;所谓的“非虚构类作品”需求的大幅上升,不过是因应着价值观、生活方式和风尚的演变。它们(非虚构类文本)并未摒弃美学原则——正如一流科技产品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时强调审美一样。真正革命性的产品,如该书作者在书中暗示的,总是人类生活的福祉;记录它们的文本,在象征意义上,则是当代的罗曼司。所以,并不奇怪的是,虽然总体上《联想涅槃》体现了一种冷静、精确的风格(包括描述性文字、对话以及简洁的评论);但是,作者却将联想和IBM签约谈判的最后时刻,以及杨元庆给他的儿子的一封手写的长长的家书,这两部分抒情色彩较为强烈的文字置于全书的首尾,仿佛给整部书“镶嵌上一个抒情框架”。
这本书,精准记录了联想的光谱,也通过它反映了我们的时代精神。
创建创业型大学路在何方 | 2009-02-12 |
为中美两国人民友谊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 | 2009-02-12 |
科学是生活的理智 | 2009-02-12 |
自主创新:检验生存力和竞争力 | 2009-02-12 |
自主创新:检验生存力和竞争力 | 2009-02-12 |
自主创新:检验生存力和竞争力 | 2009-02-12 |
自主创新:检验生存力和竞争力 | 2009-02-12 |
自主创新:检验生存力和竞争力 | 2009-02-12 |
自主创新:检验生存力和竞争力 | 2009-02-12 |
国际舆论点赞中国品牌 探寻崛起“金钥匙” | 2009-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