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理论书库-正文
中国历史的教训
王秀娟
//www.workercn.cn2015-09-22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聚焦廉政 以史为鉴

——读《中国历史的教训》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历史的教训》就是一本以历史人物故事为主线、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中国历史通俗读物,也是一本由纪检监察干部倾注心血、联系反腐败斗争的实际而写就的读史感悟。作者习骅,法学博士,现在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工作,在“反腐第一线”工作多年。

  《中国历史的教训》由中国方正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紧随党中央反腐败的脚步,巧妙地从古今历史,特别是明清治国、吏治等历史典故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以轻松的笔调通过众多令人嗟叹与沉思的人物故事,来讲述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不变正道。其中的故事有趣、有料,叙事流畅生动,见解深刻,传递廉政新思维正能量。书中主要讲的24个“古今”故事,看起来是在说故事,其实是通过评说历史以利今天作为镜鉴。军机处的纪律、雍正治吏的非常举措、赵匡胤与官二代、庆亲王的作风问题、苏联政治笑话中的干群关系、高级干部的低级错误、御史的冤屈、吴江县令的从政环境……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叙,24个“古今”里既有清官能吏忠臣,又有贪官懒官巧官;既有守规矩识大体的普通党员,又有犯了低级错误的高级干部。“古今”里的人和事,有的伟岸得让人拍案叫绝,有的卑劣得让人不可思议,有的愚蠢得让人顿足捶胸,个个似曾相识、如在左右,不是成功的经验就是“历史的教训”。

  “军机处的纪律”一文,是《中国历史的教训》的开篇之作。朱元璋得了天下召集大臣开研讨会,主题十分严肃:元朝曾经那么强大,为何不到百年就灭亡了。大臣们普遍以为,元朝的统治太宽松了。朱元璋纠正说:元朝是对官员太宽松了。而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则对官员非常严苛,主要有“三大纪律”:一是规定大家必须在凌晨五点之前到岗,并且保证今日事今日毕,不得拖拉;二是改变惯例,减少递送公文的层级,做到直接送达,保证了政令畅通;三是严格保密纪律和廉政制度,决不允许跑风漏气和以权谋私。对于违纪者,雍正只有一种态度:严惩不贷!这种严明纪律、规范行为,从重从快打懒肃贪,铁血凛然整顿官场的行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仅仅五年,大清国库储银就由康熙末年的八百万两增至五千万两。更重要的是,社会风气改变了,帝国的吏治也为之一清,后世评论“雍正一朝无官不清”。

  “纪律是党的生命”“从严治党关键在严格执纪”“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领导干部违纪往往是从破坏规矩开始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壮士断腕的气概和力度正风肃纪,全面围剿腐败现象,广大党员干部对纪律和制度的敬畏,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辛奋斗史正是靠着纪律和规矩的保证。1942年整风运动开始后,毛泽东同志强调纪律问题时说,“身为党员,铁的纪律就非执行不可,孙行者头上套的箍是金的,共产党的纪律是铁的,比孙行者的金箍还厉害,还硬。”历史的经验就是:法纪越严,官越不好当;官越是不好当,国家越是前途无量,人民越是充满希望!“

  在《中国历史的教训》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纪检工作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官和商成为连体婴儿,既导致官场腐败和政权变异,也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让权力从市场走开,由市场自行配置资源,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这是铲除官场腐败、保证政治安定的治本之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读史知史、鉴史知今。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公权”与“私利”在有些领导干部眼里变得很模糊,“突出官权、泯灭民权,以官为主、以民为仆,以官为本,唯官是从,官民严重对立”等官本位思想像病菌一样四处流布。《中国历史的教训》虽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书籍,但它选取的这些故事对于掌权者、执纪者却足以振聋发聩,值得好好研读,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它更是一本故事性很强又有独到见解的佳作。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