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理论书库-正文
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
徐雁
//www.workercn.cn2015-11-02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记妙谈

——从《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说开去

《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虞坤林编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日前邮差送来一件寄自浙江海宁的书包裹,打开一看,不觉令人分外眼亮。原来这是一册我盼望已久,却没想到已悄然问世的工具书——《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版),全书44万余字,编著者为虞坤林先生。本书收录了近现代人物日记1200余种,分国内部分和国外部分,每一部分按照日记著者笔画顺序排列。本书为工具书,不论人物臧否,不加拣择,一律收采。本书所收日记,不论是单行本、合刊本、稿本、抄本或期刊内所收,或文集后附,能见者均一一著录。

  凡与日记体例相同之书,虽不称“日记”,如“纪程”、 “游记”、“琐识”等,也予以收入。凡以“日记”为名,而是小说、散文类作品,原则上不予收入,如丁玲的《护士日记》。

  每个条目下,设篇目、作者、版本、日记跨度、著者简介、收藏单位等六个部分。

  有关坚持写作日记的好处,前人不乏种种妙谈。但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中,当以清华大学教授浦江清先生(1904-1957年)的吐露最为实在:“记日记丝毫无自尊的意思,也无有预备做‘自传’的虚荣心。我的目的,大约有四:练习有恒的笔墨,一也;作日后追忆过去生活之张本,二也;记银钱出入,信札往来,备一月或一年内查考,三也;记零星的感思及所见所闻有趣味的事,备以后谈话或作文的材料,四也。”(《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三联书店1987年版)这段话写于1929年1月29日。

  浦先生的日记原写本有十几册,限于当时的“语境”,其哲嗣浦汉昕、浦汉明两君请吕叔湘先生(1904-1998年)代为选定出版内容时,提出了“尽量保持原貌,不作整段的删节,只在必要处理改动了个别词句”(浦汉明语)的原则——确实,“日记”本来就是记主自我练笔、纪世录事、记账备忘的一种文字,并不是那种为了复制后广为流传的作品。

  从小在苏州长大的吴雨苍(1916-2006年)在《蜗园忆旧》一文中说,少时曾问学于金松岑先生(1874-1947年),金先生对于学业上的要求是,除了登堂入室听讲古文外,每天须得写一篇日记和读书笔记,“每隔三四天,另出题目,各写一篇;日记和读书笔记,是每天必须交给他批阅的,这是我感到负担最重而最苦恼的事情。但是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养成了我后来写作快、记忆强,一口气写几千字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看来,用写日记的方式来锻炼笔头能力,在老辈学人那里已成为育人成才的基本方式,也是一种养成后生持之以恒品质的传统。

  1929年出生于天津的姜德明先生,也曾在《日记杂谈》一文中回忆说:“从读小学时,老师就让我们写日记,说是可以培养写作能力……解放后,三联书店出版了由曹辛之先生设计的一种《学习日记》,装帧设计很美,勾引起我写日记的欲望,写了足有多半本。后来政治运动不断,无暇顾及,就此中断了,但那本日记仍珍藏着”,后来,自我感觉越来越不合时宜,“鉴于胡风一案的教训,留下白纸黑字,总是祸患,还是主动销毁了事。”

  “日记……原本是完全私密的,不加掩饰的,也不打算公开的,因而有可能更为具体地记录当时的历史语境和文化氛围,更为真实地袒露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以及揭示两者之间复杂的互动,许许多多不为后人所知的作者的交游、活动、观点和著述,大大小小鲜活生动的历史细节和世事线索,通过日记才有可能得以一一呈现。日记是时代风云和人情冷暖的投影之所在,能够承载这种投影的文类并不多,日记恰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能不能记日记,敢不敢真实地记日记,是一个时代清明与否的标志。再就是,能不能坚持记日记,是一个人有没有毅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敢不敢坦然面对社会、面对历史的体现……”这两段话,分别是韩石山、陈子善先生为古农主编的“书脉日记文丛”(《日记漫谈》《日记闲话》《日记品读》《日记序跋》,均为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所作序言中说的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日记文献的人文可读性价值。而这,也正是虞坤林先生编著《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的文献性价值之所系了。

  虞先生在《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的后记中说:“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乃至世界都处在一个风云四起、社会发生巨大裂变的时代,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和社会性质变化的重大史实极为频繁。而在历史进程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人,在干些什么,在想些什么,也许留下的日记能告诉我们……”诚然,从此往后,我们不难借助虞君在该书中的文献指引(书后附有“日记著者”、“日记名称”两个索引),按图索骥地寻觅到为自己所感兴趣的人物的日记,从而能够比较近乎真实地回到历史现场,去领略、领会进而领悟过往的世况人情,从而倍加惜缘、惜福和惜时,甚至见贤思齐,拿起笔来,记录下自己所参与的这个时代的人生阅历、见闻和感想。或如韩石山先生所号召的那样——“勇敢地记日记吧,这是你对社会的信心,也是你对你自己的信心的表示。”(作者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