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阎晓明发表主旨演讲
央广网北京4月25日消息(记者高艺宁)由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以下简称亚广联)主办,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2016亚洲广播大会在今天(25日)在京开幕。大会汇聚来自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媒体从业者,围绕“共话广播”的主题,深入研讨广播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路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阎晓明发表题为《共建“一带一路”上的媒体合作之路》的主旨演讲,就如何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播媒体合作提出建议。
共建“一带一路”上的媒体合作之路
阎晓明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历来重视与各国的友好往来与合作发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围绕着“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阎晓明就如何加强沿线国家广播媒体合作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要有命运共同体意识。媒体是人们交流交往、加深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和桥梁,担负着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任。在媒体融合的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动力也更有条件携手共进,实现共同发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我们既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就应该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阎晓明倡议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各国媒体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相互借鉴,相互帮助,为促进各国之间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地舆论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是拓展媒体合作方式。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各国媒体应有力推动媒体机构间的互联互通,共同提高媒体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可持续、多样化的合作方式,依托具体合作项目,在新闻报道采集、媒体品牌宣传、节目制作播出、技术研究应用、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深化合作,深入发掘各国各民族文明和文化的深厚底蕴,融合时代特征和现实风貌,共同制作播出受众喜爱的精品节目。
三是媒体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国与国之间、媒体与媒体之间加强互利合作,均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也能展现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精神。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不同,媒体发展形态各异。应当尊重各国媒体自身发展道路,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坚持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精神,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互利合作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广播面临新挑战 也迎来新机遇
“今天的广播面临新挑战,也迎来新机遇。”围绕“共话广播”的大会主题,阎晓明分析了广播目前面临的环境:在新技术、新媒体发展迅猛的背景下,人们对广播行业的未来存在着一些担忧和疑惑。但阎晓明同时强调,新技术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正在不断拓展新的受众,为广播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阎晓明表示,“广播可以借助这些新技术、新服务,深化互助合作,加速广播业与新兴技术、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我们正致力于探索新型广播,传统广播重在覆盖区域,新媒体重在覆盖人群,突出权威内容,塑造中央媒体、声音媒体、新型媒体形象,不断增强权威性、传播力和公信力。”在演讲中,阎晓明介绍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融合发展中的思考与实践。
一个属于声音的时代正在来临
阎晓明表示,在世界范围内,广播正借由移动互联网等平台以新的形象影响人们的生活。“我们有这样一个判断,在视觉媒体选择多元而用眼过度的背景下,用耳朵寻找最初最本真的快乐与美好,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新的选择”。
阎晓明介绍,围绕“声音”特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积极打造媒体深度融合产品,除了传统广播,还进行手机客户端、互联网电视、社交媒体账号等全媒体布局,既有“互联网+”,也着力于“+互联网”。
一方面,我们将以时间、事件、主持人、时政、服务、声音、专栏、新媒体、应急广播、舆论监督等多个轴线为核心,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媒体产品。另一方面,我们正以大数据为基础,搭建连接受众的平台,拓宽服务受众的渠道。我们还在筹划和推进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建设中华声音库,汇聚中国最权威、最丰富的声音资源;二是建设面向民族地区的权威信息发布平台,中国有56个民族,多种民族语言,这是中国广播非常重要的听众群;三是建设好有独特风格的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四是建设“一带一路”广播协作网等具有区域特点的广播。
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台,是中国最重要、最具权威性和最具影响力的综合传媒机构之一。目前,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拥有17套广播节目,每天总播出时长超过350小时,拥有超过7亿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