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让红色旅游火起来
//www.workercn.cn2014-01-17来源: 河南省旅游局
分享到: | 更多 |
信阳市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信阳市在发展红色旅游上不遗余力,并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绩,成功塑造了一批红色旅游品牌,对推动老区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另一方面,信阳市的红色旅游发展仍存在着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信阳市积极采取措施,整合红色资源,加强推介,让红色旅游走出去,从而推动信阳市红色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信阳市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因投资小,见效快,利润大,带动强等特点而被广泛发展。信阳市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并呈现出“红绿结合,以红促绿”的发展特点,信阳也成为全国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共同发展的典范城市,是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红色旅游,正成为信阳市旅游的一大亮点。
信阳市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信阳市也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信阳市早在2004年就将红色旅游列为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启动了“红色工程”,在2011年,全省“十二五”红色旅游发展专题规划又把信阳放在了发展的核心地位,信阳市的红色旅游由此迈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围绕国家持续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信阳市县两级政府先后投资近30亿元,吸纳民间资金10多亿元,争取上级红色旅游发展资金15亿元,打造了15个红色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一轴三带四路八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并成功塑造了“苏区首府”“将军故里”“千里跃进”“江淮抗战”四大红色旅游品牌,《上将许世友》等剧目的播出让信阳的红色之光更加光芒璀璨。
由红色旅游带来的效益也不可小觑。统计显示,2011年,全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450万人次;2012年,信阳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人次达630万人次;2013年这一数字又突破了700万。虽然没有直接产生门票收入等经济效益,但其带动作用是巨大的。统计显示,2012年,全市重要红色旅游区星级以上旅游酒店为15家,在建的20多家;成规模农家乐集聚区4个,农家乐饭店500多家,全市红色旅游带动直接就业1.5万人,间接就业人数5万人。
信阳市红色旅游前景广阔 目前发展尚有不足
信阳市在红色旅游发展上有优势,也有成绩,并在全省占据了核心地位。但是,相对于绿色旅游,相对于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我市的红色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不足。
市旅游局局长童光亮曾谈到信阳市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旅游管理体制不顺畅,信阳市不少红色旅游景点管理单位不统一,存在着资源配置多头管理、景区发展各自为政的现象,制约了信阳市红色旅游的发展;全市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位于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等问题,红色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落后,基础设施欠账多;旅游产品开发单一,大部分红色景区以博物馆陈列为主,缺乏开发游客参与体验性产品,旅游者逗留时间短;红色资源与当地资源、风土人情结合不够;人才队伍参差不齐。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制约了信阳红色旅游的发展。
看到了问题所在,信阳市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整合红色资源,解决条块分割问题。针对信阳市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信阳已经提出打造罗山何家冲至新县鄂豫皖苏区红色首府“百里红色旅游长廊”和把新县打造成红色生态旅游集聚区的目标任务,并着手推进新县创建国家5A红色景区,并着手将信阳市红色旅游发展迫切需要国家、省级层面解决的政策、规划、交通、区域合作等问题形成议案、提案提交2014年全国两会。目前,财政部已经表示支持我市红色旅游发展。信阳市也积极在邀请专家对市旅游发展诊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红色旅游要走出去。2013年,市政府为推介信阳市的红色旅游做足了文章,据了解,2013年,信阳市的旅游宣传力度是历年最大的,除了在媒体宣传信阳市旅游之外,信阳市也策划拍摄了《远方的家》《白山百川行》栏目,拍摄大别山自然风土人情片,今年1月份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2013年,旅游专列“信阳号”也开通,受此影响,信阳市2013年全年接待旅游者比2012年增长21%。
让“红色”更红
信阳市地处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革命老区保留下来的遗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而且,像“千里跃进”之旅、“将军故乡”之旅、“红军长征”之旅、“江淮抗战”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已叫响品牌,走向全国。这些都成了信阳旅游业的一大特点、一大优势。
但是,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深入挖掘具有时代意义的红色文化内涵,让群众对革命精神更具认同感,让红色文化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我们期望着红色旅游能够有更为丰富和更为有效的内容和功效,这需要我们共同的探索和努力实践,我们也真诚地希望红色旅游更加红火,并带动老区人民的日子更加红火。
信阳市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因投资小,见效快,利润大,带动强等特点而被广泛发展。信阳市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并呈现出“红绿结合,以红促绿”的发展特点,信阳也成为全国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共同发展的典范城市,是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红色旅游,正成为信阳市旅游的一大亮点。
信阳市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信阳市也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信阳市早在2004年就将红色旅游列为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启动了“红色工程”,在2011年,全省“十二五”红色旅游发展专题规划又把信阳放在了发展的核心地位,信阳市的红色旅游由此迈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围绕国家持续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信阳市县两级政府先后投资近30亿元,吸纳民间资金10多亿元,争取上级红色旅游发展资金15亿元,打造了15个红色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一轴三带四路八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并成功塑造了“苏区首府”“将军故里”“千里跃进”“江淮抗战”四大红色旅游品牌,《上将许世友》等剧目的播出让信阳的红色之光更加光芒璀璨。
由红色旅游带来的效益也不可小觑。统计显示,2011年,全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450万人次;2012年,信阳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人次达630万人次;2013年这一数字又突破了700万。虽然没有直接产生门票收入等经济效益,但其带动作用是巨大的。统计显示,2012年,全市重要红色旅游区星级以上旅游酒店为15家,在建的20多家;成规模农家乐集聚区4个,农家乐饭店500多家,全市红色旅游带动直接就业1.5万人,间接就业人数5万人。
信阳市红色旅游前景广阔 目前发展尚有不足
信阳市在红色旅游发展上有优势,也有成绩,并在全省占据了核心地位。但是,相对于绿色旅游,相对于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我市的红色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不足。
市旅游局局长童光亮曾谈到信阳市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旅游管理体制不顺畅,信阳市不少红色旅游景点管理单位不统一,存在着资源配置多头管理、景区发展各自为政的现象,制约了信阳市红色旅游的发展;全市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位于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等问题,红色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落后,基础设施欠账多;旅游产品开发单一,大部分红色景区以博物馆陈列为主,缺乏开发游客参与体验性产品,旅游者逗留时间短;红色资源与当地资源、风土人情结合不够;人才队伍参差不齐。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制约了信阳红色旅游的发展。
看到了问题所在,信阳市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整合红色资源,解决条块分割问题。针对信阳市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信阳已经提出打造罗山何家冲至新县鄂豫皖苏区红色首府“百里红色旅游长廊”和把新县打造成红色生态旅游集聚区的目标任务,并着手推进新县创建国家5A红色景区,并着手将信阳市红色旅游发展迫切需要国家、省级层面解决的政策、规划、交通、区域合作等问题形成议案、提案提交2014年全国两会。目前,财政部已经表示支持我市红色旅游发展。信阳市也积极在邀请专家对市旅游发展诊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红色旅游要走出去。2013年,市政府为推介信阳市的红色旅游做足了文章,据了解,2013年,信阳市的旅游宣传力度是历年最大的,除了在媒体宣传信阳市旅游之外,信阳市也策划拍摄了《远方的家》《白山百川行》栏目,拍摄大别山自然风土人情片,今年1月份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2013年,旅游专列“信阳号”也开通,受此影响,信阳市2013年全年接待旅游者比2012年增长21%。
让“红色”更红
信阳市地处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革命老区保留下来的遗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而且,像“千里跃进”之旅、“将军故乡”之旅、“红军长征”之旅、“江淮抗战”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已叫响品牌,走向全国。这些都成了信阳旅游业的一大特点、一大优势。
但是,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深入挖掘具有时代意义的红色文化内涵,让群众对革命精神更具认同感,让红色文化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我们期望着红色旅游能够有更为丰富和更为有效的内容和功效,这需要我们共同的探索和努力实践,我们也真诚地希望红色旅游更加红火,并带动老区人民的日子更加红火。
编辑:施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