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旅游是病,得治!
//www.workercn.cn2015-12-23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不久前,国家旅游局公布第四批游客“黑名单”,5名游客上榜。自今年4月6日施行《游客不文明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已有16名游客被列入“黑名单”。按照办法规定,“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形成后,旅游主管部门应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通报游客本人,提示其采取补救措施,挽回不良影响。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通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黑名单”的推出,能否治愈旅游业的沉疴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是却再次提醒游客,一定要文明旅游,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在飙红的大数据下,种种不文明行为已成为另一个令人关注的焦点。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乱刻乱画、损坏和顺走景区公共物件……如何让文明旅游成为一种自觉,值得引起社会深思,也是对国人素质和形象的一项重大考验。
不文明旅游“病症”如何
不文明旅游行为,到底如何界定?有学者把不文明旅游行为等同于不道德旅游行为,还有一些学者把不文明旅游行为当作触犯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行为。中青旅质监合规部总监李广认为,很多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既有悖道德又违反法律。有些行为在一些地方看似并无不妥,换个地方却是不文明行为。
有学者把不文明旅游总结为“五不”。不修边幅:无论是在国内景区还是在国(境)外旅游景点,都能看到衣冠不整、形象不佳的游客。不讲卫生:随地吐痰、便溺,乱扔垃圾等。不懂礼仪:不听导游讲解,不尊重服务人员,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不谦让老人妇女,在不打折的店很不礼貌地讨价还价。不守秩序:在机场办手续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抢行李空位,在餐厅商店抢吃、抢购等。不遵法规:乱刻乱画损坏文物,去赌博或红灯区,有些自驾游客把车乱停乱靠碾压草坪等。
不文明旅游“病理”在哪儿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张栋认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但传统文化中对社会规范强调不够,造成了人们社会行为习惯上的缺憾。社会上缺少规矩,人的从众心理就会发生作用。只要有人带头违章,那么别人就会跟着违章。这不是仅靠制度规矩就能矫正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不断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不断从实际出发完善规章制度,才能奏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分析认为,人在两种情况下行为最容易失范,一种是在休闲中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时,另一种是脱离了自己所生活和熟悉的群体或习惯时。而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恰恰处于这两种情形之中。所以,在消费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失范行为。造成不文明行为的原因,不但有游客个人的因素,还有社会体制、文化教育、社会传统等方面的因素。恰恰在这方面,我们在理念、教育、培育、管理等都有些滞后。
也有学者指出,景区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在我国许多景区,游客的不文明行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景区缺乏科学的规划,服务设施不完善引起的。部分旅游景区卫生间数目较少、开放时间较短,甚至一些景区内根本就没有卫生间,给游客造成了不方便;景区内垃圾箱的数量比较少且间隔较远,使游客想扔垃圾的时候却找不到垃圾箱,滋生了其不文明行为。
如何“施药”不文明旅游
涵养我们的旅游文明,需要持续的道德规训,也需要“黑名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刚性惩戒,还要有意识地训练
和培养国人的文化感知力和敏锐度,从而填平不文明的沟壑。
从事旅游法研究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惠静教授认为,要用合同来约束游客行为,在合同里尽量清晰写明哪些行为不可为。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程瑞芳接受采访时表示,旅游文明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推动旅游文明,既需要大力倡导,又需要严法惩治;既需要游客自身时时自重、自警,又需要旅行社、景区景点、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等多方发力约束监督。
随着社会的广泛关注,公众文明意识的加强,以及相关部门政策的出台,我们有理由相信不文明旅游现象将得到遏制。“值得肯定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旅游途中的表现实际上代表着中国形象,无论在境内境外旅游,都开始更注重自身修养。”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何健民如是说。(记者 柳霞)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在飙红的大数据下,种种不文明行为已成为另一个令人关注的焦点。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乱刻乱画、损坏和顺走景区公共物件……如何让文明旅游成为一种自觉,值得引起社会深思,也是对国人素质和形象的一项重大考验。
不文明旅游“病症”如何
不文明旅游行为,到底如何界定?有学者把不文明旅游行为等同于不道德旅游行为,还有一些学者把不文明旅游行为当作触犯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行为。中青旅质监合规部总监李广认为,很多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既有悖道德又违反法律。有些行为在一些地方看似并无不妥,换个地方却是不文明行为。
有学者把不文明旅游总结为“五不”。不修边幅:无论是在国内景区还是在国(境)外旅游景点,都能看到衣冠不整、形象不佳的游客。不讲卫生:随地吐痰、便溺,乱扔垃圾等。不懂礼仪:不听导游讲解,不尊重服务人员,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不谦让老人妇女,在不打折的店很不礼貌地讨价还价。不守秩序:在机场办手续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抢行李空位,在餐厅商店抢吃、抢购等。不遵法规:乱刻乱画损坏文物,去赌博或红灯区,有些自驾游客把车乱停乱靠碾压草坪等。
不文明旅游“病理”在哪儿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张栋认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但传统文化中对社会规范强调不够,造成了人们社会行为习惯上的缺憾。社会上缺少规矩,人的从众心理就会发生作用。只要有人带头违章,那么别人就会跟着违章。这不是仅靠制度规矩就能矫正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不断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不断从实际出发完善规章制度,才能奏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分析认为,人在两种情况下行为最容易失范,一种是在休闲中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时,另一种是脱离了自己所生活和熟悉的群体或习惯时。而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恰恰处于这两种情形之中。所以,在消费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失范行为。造成不文明行为的原因,不但有游客个人的因素,还有社会体制、文化教育、社会传统等方面的因素。恰恰在这方面,我们在理念、教育、培育、管理等都有些滞后。
也有学者指出,景区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在我国许多景区,游客的不文明行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景区缺乏科学的规划,服务设施不完善引起的。部分旅游景区卫生间数目较少、开放时间较短,甚至一些景区内根本就没有卫生间,给游客造成了不方便;景区内垃圾箱的数量比较少且间隔较远,使游客想扔垃圾的时候却找不到垃圾箱,滋生了其不文明行为。
如何“施药”不文明旅游
涵养我们的旅游文明,需要持续的道德规训,也需要“黑名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刚性惩戒,还要有意识地训练
和培养国人的文化感知力和敏锐度,从而填平不文明的沟壑。
从事旅游法研究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惠静教授认为,要用合同来约束游客行为,在合同里尽量清晰写明哪些行为不可为。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程瑞芳接受采访时表示,旅游文明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推动旅游文明,既需要大力倡导,又需要严法惩治;既需要游客自身时时自重、自警,又需要旅行社、景区景点、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等多方发力约束监督。
随着社会的广泛关注,公众文明意识的加强,以及相关部门政策的出台,我们有理由相信不文明旅游现象将得到遏制。“值得肯定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旅游途中的表现实际上代表着中国形象,无论在境内境外旅游,都开始更注重自身修养。”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何健民如是说。(记者 柳霞)
编辑:施琰
济源市旅游局积极开展景区“十大不文明行为... | 2014-05-08 |
国家旅游局局长:中国游客境外将收文明旅游... | 2014-05-08 |
文明出游需法律护航 | 2014-05-08 |
让游客旅游不文明“黑名单”发挥作用 | 2014-05-08 |
国家旅游局:不文明记录保存期限实行动态管理 | 2014-05-08 |
国家旅游局:动态管理“黑名单保存期” | 2014-05-08 |
游客不文明记录保存期限 视情节程度确定 | 2014-05-08 |
国家旅游局与民航局 将合力加强约束不文明... | 2014-05-08 |
第二批游客不文明记录三人“上榜” | 2014-05-08 |
五名游客被列入第四批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档案 | 2014-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