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旅游频道文化旅游-正文
内蒙古赤峰市辽文化旅游的探寻之路
//www.workercn.cn2015-01-26来源: 内蒙古旅游局
分享到: 更多
    自古有“一代风俗始于辽金”之说,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帝国开创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黄金时代,契丹族虽然消亡了,但他们创造的文明在我国北方草原这片广袤大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辽一世,统治中心始终在赤峰地区,近年来,赤峰市大力探寻逝去的王朝,欲将契丹辽文化推进公众视野。
  丰厚的辽文化资源
  赤峰,这座中国北方文化源头之乡,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财富,这里不仅是草原圣地、马背民族的家园,它还有另一个身份:辽文化之乡。
  追溯到1000年前,契丹族在此建立了契丹辽王朝,共历经9朝,存续218年,虽然契丹作为一个完整的民族在元代已不复存在,但留下的文化遗产无比珍贵:以辽上京遗址为代表的都城文化、以辽祖州祖陵为代表的帝陵文化、以辽真寂之寺为代表的皇家寺庙文化、以韩匡嗣家族墓地为代表的贵族葬俗文化。
  而作为契丹辽王朝行政中心的巴林左旗,更是以其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神秘性、原生态性的辽文化资源被国家确认为文物大旗,境内现已发现契丹辽文化遗存700多处。2010年巴林左旗旗委全委会中提出,预计用五到十年时间,投资100亿元,把上京契丹辽文化产业园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园,把辽上京遗址建设成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把真寂之寺景区和祖州祖陵遗址建设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最终实现把巴林左旗打造成为中国契丹辽文化旅游圣地的战略发展目标。
  面对这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过程小心谨慎,为实现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包括政府主管部门、旅游局、文化研究单位和开发商在内的参与方都积极致力于实施保护性开发,避免盲目开发,使辽文化迸发强大生命力。
  保护性开发的第一步是把对辽文化遗存的学术研究做深做稳,一方面,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挖掘整理辽文化资源。赤峰学院契丹辽文化研究院于2013年7月正式成立,研究院吕富华老师指出,学院整体致力于从学术角度对保护开发与应用工作给予学术支持。另一方面,通过专家学者研讨,推进契丹辽文化的研究、保护工作,取得了《辽史研究论文集》等一批学术成果。
  第二步依靠专业团队支持,包括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在内的知名团队负责此项目的开发保护工作,现已完成辽上京考古遗址公园总体策划和真寂之寺拓展提升项目总体策划、规划,及辽祖州祖陵保护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
  经过努力,辽祖州祖陵遗址格局基本探明,真寂之寺景区晋升为国家3A级景区,遗迹遗存保护工作有序进行着。
  赤峰辽文化进行时
  在整体规划上,契丹辽文化产业集群项目集中在契丹辽文化产业园、辽上京遗址考古公园、辽真寂之寺遗址和辽祖州祖陵遗址四处,遗存保护和新项目建设同步开展,大力打造辽文化品牌。建设遗址公园作为辽品牌打造的首个开发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项目规划投资20亿元,占地5平方公里,建设目标为打造一个集遗址保护、考古体验、城市绿地、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同时,依托于遗址公园的上京契丹辽文化产业园项目也应运而生了,这个总占地4740亩,预计投资60亿元的项目已被列为自治区“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巴林左旗上京辽文化产业园区办公室主任沈铭涵说:“建设国家遗址公园是让历经千年沧桑的文明遗址遗迹永远保存下去的好办法。依托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发展的文化产业园区,必将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带动地区旅游业、物流业、演艺业的空前发展和繁荣。”
  产业园由文化综合展示区,旅游商贸配套区,遗址文化展示区,草原风情体验区四个功能区块构成,分四期进行建设。截止到2014年,一期工程初具规模,包括博物馆、演艺中心、古玩城、辽文化主题酒店等8个单体项目拔地而起。现已完成投资12.8亿元,预计2015年底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届时,整个产业园投入运营,将呈现一个遗址展示充分、人文景观丰厚、措施完善、供市民游人参观休闲的文化景区。
  此外,辽祖州祖陵遗址景区项目在长达9年的小心探索过程中取得一些成果,现已探明辽祖州祖陵基本格局,巴林左旗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办公室副主任张建阁对笔者说:“结合周围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这里将建设辽代帝陵陵寝文化游览体验区,体现皇家陵区祭祀文化。”巴林左旗是国家级贫困县,而旅游资源的丰富对于该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既是十足的机遇又是不小的挑战,可支配财力有限,资金问题是关键。政府部门积极应对,遵从市场化运作,为解决招商引资难题,2014年该旗领导前往广东洽谈相关事宜,其中客家商会对辽文化资源赞叹不已,表达了投资意向。
  依托旅游平台 深入文化内涵
  为把这深藏于地下的文化矿藏变成旅游产业,巴林左旗辽文化建设项目决策层四赴西安等地取经,取其精华,最终确定了“文化+旅游+城市建设”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赤峰市旅游局局长闫辉说:“要紧紧依托赤峰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独特优势,加快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用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思维发展大文化、大旅游,把赤峰打造成最具文化内涵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区。”
  在尊重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如何“文旅联姻”,丰富旅游市场?张建阁主任给出了答案,“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做好一手硬一手软,有序推进。一手硬就是做牢实体项目建设,打造旅游景区;一手软指强化宣传推介工作。规划建设最终落脚旅游业,辽文化展示是其精髓。”
  其中契丹城项目做了很好的诠释。赤峰在红山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占地0.78平方公里、总投资48亿元的契丹城项目,旨在通过搭建文旅平台,将文化与旅游产品相结合,将契丹文明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该项目共三期工程,涵盖古玩城、巴林石街、购物城、契丹王朝影视城、文化会展中心文化等单体项目。赤峰市博物馆设计者顾宇评价该项目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张建阁主任谈到的宣传推介工作,在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软实力上产生了积极意义。《契丹王朝》《探秘草原皇城》专题片活跃在央视《百科探秘》和《探索发现》栏目中;全国首届契丹辽文化节于2013年成功举办;向全国公开征集的辽文化形象标识已经诞生。此外,一些文化企业也致力于创新丰富旅游产品,巴林左旗京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已经设计生产出玉器、银铜器、书画、软陶、挂毯五大系列契丹辽主题的文化旅游纪念品40多种。
  闫辉表示,赤峰积极探寻辽文化旅游建设,深入打造“大辽京都、契丹祖庭”辽文化旅游品牌,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其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注重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需求和体验;注重挖掘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相信如此巨大的文化财富会成为北方草原的又一大旅游景观吸引游人驻足。(刘倩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