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安徽省宁国市山青水秀,生态优越,资源丰富。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森林覆盖率达75%。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安徽省园林城市……绿色,是宁国的品牌。宣宁高速公路作为宁国境内率先通车试运营的高速公路,不仅结束了宁国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而且在建设过程中,也没有忘记浇灌绿色。安徽高速集团开始用更丰富的内容,更超越的理念培育绿色。
9月8日,宣宁高速公路开通试运营。9月13日,当地网友就在宣城论坛里发帖讨论。网友“剑锋”说:“上星期天从浙江千岛湖回宣城,因为有事情从宁国回来,呵呵,正好赶上宣宁高速公路通车,上啊!从孙埠下的,15元,太爽了。时间缩短了20多分钟,关键还很安全。总的来说,宣城交通这几年干了不少事。顶一下。”网友“初始的云”表达了很多当地百姓的心声——“总算有高速公路了。太好了!”
一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便捷的不仅仅是当地出行,据安徽高速集团副总经理钱东升介绍,2010年3月26日开工建设的宣宁高速公路,起点与在建的铜南宣高速公路和已通车的宣广高速公路相接,终点与在建的扬绩高速公路宁绩段及宁宣杭高速公路宁千段相连,全长45.961公里,是安徽省以及西部地区通往江苏、浙江、福建地区的一条快速通道,对加快安徽省快速融入长三角、加强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安徽高速集团工程建设部部长苏新国告诉记者,宣宁高速公路作为交通运输部确定的第三批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在建设之初从设计入手,选择最佳线路,使线形走向与环境协调,力争使高速公路建成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建设过程中,融入“安全、环保、和谐、耐久、节约”的建设理念,以“内优外美、生态环保、安全和谐”为总体目标,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倡导自然式景观设计,追求公路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降低公路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外美:
把路轻轻放入自然 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是公路建设的重要问题,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设计理念,尽量使宣宁高速公路路线与地形相协调。
因地处皖南山区,沿线耕地资源稀缺,宣宁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占地,在路线选择时对城、镇区采用“远而不离,近而不入”的原则,走城镇规划区的外缘,减少拆迁,避免对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蓄水工程的干扰。
自然资源是丰富的宝藏,利用它,顺应自然,淡化人工痕迹。与此同时,利用它,就地取材,为工程作贡献。以全线建设过程中所需的240多万立方米石灰土为例,安徽高速集团工程建设部副部长、宣宁高速公路项目办主任方昱告诉记者, 240万立方米的石灰土含有18万吨石灰,需要大量建设资金,生产石灰需消耗燃煤估算产生8万吨碳排放,石灰土需取土消耗耕地几百亩。项目办根据皖南地区多低山丘陵,山皮石丰富,水阳江中天然沙砾层很厚等情况,取而代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节约了建设资金,减少耕地占用,保护了环境。
恢复生态良性发展
一方面,多动脑筋少动自然;另一方面,在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恢复生态环境。来年春天,当边坡露出新绿,有微风拂过,所有的小草在热烈交谈……等这一景象出现的时候,建设者在过去三年中所花的心思,所付出的努力,就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在施工中,项目办努力做到修复与建设同步。对边坡绿化早招标、早进场,与路基土石方施工同步进行,做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绿化一级。这样既能保持边坡稳定,避免塌方和水土流失,又能在项目完工通车时实现较好的绿化防护效果。
充分重视耕植土的收集与利用,做好取、弃土及复耕的综合设计。地表腐殖土经过数万年物理化学作用才得以形成,其中富含大量的植物营养成分,是植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宣宁高速公路在建设中事先挖移并保护表层腐殖土,将这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工后用于边坡回填绿化。实践证明,此举对恢复生态环境经济、有效。
徽派意境自然流露
宣宁高速公路的设计充分融入了地域特性,人工构造物体现精细设计,与自然相融合,与当地文化和谐统一。
宣宁高速公路收费站与服务区的建筑造型源于当地的徽派建筑风格,提取传统徽派建筑中的白墙黑瓦等基本元素,通过现代建筑的构成原则,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在建筑意境上充分体现徽派建筑的味道。配上竹、水等景观元素,徽州地区传统建筑的水墨山水意境被渲染得淋漓尽致。水东服务区南侧为水阳江,沿江设计了下沉广场和模拟水东古镇十八踏景点,开辟河流观景走廊,利用卵砾石铺砌生态排水沟。绿化设计中综合运用“借、遮、引”手法,将自然风光不露痕迹地引入驾乘人员的视线,结合水、亭、马头墙,营造出一个宜人的休憩空间。
内优:
品质成就典范
生态、环保体现的是典型示范工程的外在美。建设者同时深知,质量才是体现典型示范工程内在品质的关键。
宣宁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始终按照交通运输部典型设计示范工程要求,通过比选优化设计方案、严格工程首件制、举办立柱钢筋加工观摩会等措施,着力提升工程质量;积极创建“平安工地”,创新“移动单元预警牌”,加强桥隧、涉路涉铁等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和隐患排查,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标准化施工
项目从进场之初就从管理制度标准化、管理机构设置标准化、现场规范操作标准化等方面编制可操作、可控制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并下发了《标准化施工指南》,指导施工单位驻地建设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通过大力推行、宣贯学习,提高对标准化的认识,持续改进优化管理手段,使得宣宁项目工地建设形象总体较好,施工工艺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有明显提高,主要质量通病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步入质量创优的轨道。项目的标准化施工开展状况受到安徽省厅质监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为从源头控制工程质量,宣宁高速公路加大了原材料进场检测控制,设置待检区,各级实验室严格按抽检频率对每一批进场材料进行认真的逐级检查,不合格材料坚决清除出场,把住材料源头,保证了工程质量。
以点带面,强化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宣宁项目立足“预防为主,先导试点”的原则,对路基、桥梁、隧道工程的各工序全面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成立了首件工程实施小组,专门检查首件工程施工情况和首件工程确定的施工工艺、机械设备组合等施工参数在大面积施工过程中的贯彻情况。通过首件优良工程的示范作用,推进和保障后续工程质量,以点带面提高全线工程质量,将典型示范作用延伸和扩展到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层次,带动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铺筑排水路面
宣宁高速公路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常年多雨,年降雨量1600毫米,降雨天数约占全年的38%,是典型的山区多雨高速公路。普通沥青路面因雨天道路湿滑引起的路面刹车距离大幅延长、溅起水雾等现象严重干扰了跟车视线,易引发交通事故。
宣宁高速公路采用汇水槽集中排水,并对路基边缘增设碎石排水沟和隔渗土工布,对中央分隔带凹曲线的底部增加横向排水管,加大排水效果。
除进一步加大路面排水之外,宣宁路面施工单位于2013年6月19日铺筑了一公里PAC排水路面。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检测,压实度、构造深度、渗水性能、降噪及降低刹车距离等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和使用性能要求,并作为安徽省唯一的一条排水路面被纳入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排水降噪沥青路面修筑技术》推广课题示范项目。PAC排水路面因其大孔隙特征使其具有抗滑性能高、噪声低、大幅减少雨天交通事故等突出优点。研究表明,PAC排水路面铺筑后雨天滑溜类事故能降低80%。 (李春晓 唐成 俞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