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新社昭通8月8日电 (记者 杨光振)8月8日,在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记者看到来自北京、天津、四川、重庆、云南、广西、山东等七省区42名从事专业照护的志愿者,对住院治疗的因灾致伤致残灾民进行专业照护服务。
自8月5日起,长期照护全国联盟志愿者服务团42人赶到集中治疗伤病灾民的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医院住院部收治的骨科、胸外科、脑外科以及神经外科等六大病区178位因灾致伤致残灾民进行24小时专业志愿照护服务。
长期照护全国联盟志愿者服务团总指挥刘国亮告诉记者,这支照护团是从全国各地的老人护理院抽调专业的护理人员组成,不仅护理能力强,而且还先后参加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的伤残灾民护理,都具有一定的护理经验。
刘国亮说,在大灾面前,伤病员剧增时,医院在病人的照顾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伤残灾民的心身照料上,专业照护人员会从建立信任关系,制订专人康复计划,链接各位资源协助康复以及逐步深入的心理疏导,帮助灾民恢复身心创伤,这些能力是一般志愿者甚至是伤员家属都不具备的。
“奶奶听话,多吃点,再吃一口,吃完了喝点汤……”在住院部九楼骨科住院区,经过几天接触,来自四川绵竹东北敬老院的院长朱霞和这位79岁的张奶奶建立了亲密关系。
据了解,张奶奶在这场地震中,不仅自己被滑落的石头砸伤左手,而且9个儿子中一下子失去了7个,白发人送黑发人,当她得知消息时,一下子晕了过去,醒来后开始不吃不喝不说话,女儿和媳妇束手无策。
得知老人的悲惨经历后,志愿团的照护人员对老人进行重点照护,在不触及伤痛的前提下,以儿女的角色与老人拉家常、聊天,当老人开始说话吃东西时,她的女儿和媳妇在一旁激动得流下眼泪。
病床前,原本已拒绝吃饭的老人在朱霞的哄劝下,又吃了几口,说话也多了起来,说与她同行的老人当场就已遇难,而自己能够活下来,是多么的幸运。
走出医院,已是黄昏,天边的夕阳给罩在头上乌云镀了一道亮边,开始重拾生活希望的老人,看着四处打着招呼的照护志愿者,明天就要来临,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