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实时报实时新闻-正文
牺牲奋斗 砥柱中流--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人
//www.workercn.cn2015-08-12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更多

  《论持久战》47000多字的论述,对战争进程乃至历史进程,做出惊人的预见。最后的胜利,更深刻印证了六个字的结论:我必胜、敌必败!

  这个声音,发自西北一隅,迅速传遍全国。“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国民党最高统帅部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对《论持久战》这样概括,同时要求以国民党军委会的名义印发全国。

  这本印刷简陋的油印小书,犹如黑暗中发出的一束强光,让四万万中国人在愤懑、彷徨中找到方向,在“亡国论”“速胜论”的喧嚣中,对战争未来、国家前途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认识。

  从那时起,延安那座兴建于唐代的古塔,成为照耀中国人走向胜利的灯塔。也从那时起,延安,有了一个新称谓:抗战“圣地”。

  《论持久战》发表后,原来名气不大的延安成为进步人士心向往之的地方,最多时一天有1000人沿着古道来到这里。1942年5月日本人出版的《华北共军现状》披露:北平大学生到大后方去的占20%,投奔解放区的则达70%。“因为人们在这里看到了抗战的信心与决心”,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定力、静气和智慧,克敌制胜的正确方针和有效方法。”

  北京,妙峰山,今天还能看到“坚持持久战”的摩崖石刻,为1939年八路军挺进军所刻。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 韵动天鹅湖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