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实时报实时新闻-正文
李宗远: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展 更加突出全球视野(图)
//www.workercn.cn2015-08-27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文物征集

  市场行为对文物征集有冲击

  京华时报:展览面向公众开放以来,观众的参观热情非常高涨,您对这方面情况也是印象深刻吧?

  李宗远:有很多观众看完展览之后非常激动,甚至无偿捐给我们文物。我接待过曾雍雅将军的亲属。抗日战争时期,曾将军先后参加了大龙华、冯家沟、黄土岭、蓟县、顺义、宝坻等地战斗和百团大战,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的子女看了展览之后,到我们馆里来,主动把父亲在抗战时期用的藤条箱、手套等捐给我们,还有曾将军亲自撰写的他在抗战时期参加的几次比较大的战役和战斗的经过。这样的热情很让我们感动。

  从现在来看,抗战文物的征集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说白了,市场行为冲击了我们的抗战文物征集工作。过去征集主要靠无偿捐赠,现在红色文物市场很火,有的文物价值非常高,他们能够主动无偿捐赠,会带动一批人,特别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家属把文物捐赠给我们,从而展示给更多人看。

  京华时报:说到文物捐赠,展览开幕之后,抗战馆的工作人员也会上门去征收文物吗?

  李宗远:是的。有的老人行动不方便,我们会主动上门。有的捐赠者对于捐赠有一些要求,比如举行捐赠仪式,我们会上门去谈。

  比如北京市政一公司职工赵陟昊,把他三叔赵振林的抗战阵亡将士通知书捐赠给了我们。赵振林是河北定县人,他是1941年11月入的伍,从耕作的田间就随部队走了。1942年8月12日在唐县岳烟战斗中牺牲,当时是二团一连战士,年仅23岁。这个通知书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写给赵振林的父亲赵老潘的。通知书上说:赵振林烈士参加抗战以来,英勇杀敌,迭著战功,实为民族英雄、军人模范。此次不幸在岳烟战斗中壮烈牺牲,本部深为哀悼,除妥为安葬,开会追悼,以慰英魂外,并造表抗战阵亡将士证明书呈报政府,请按照抗战阵亡将士抚恤条例酌情抚恤,本部谨向烈士家属吊唁慰问。

  赵陟昊先生不忘烈士三叔的事迹,始终将这个通知书视为珍宝,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将证书捐赠给我们,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抗日战争中,一个个青年投身到抗击入侵者的行列中,抛头颅、洒热血,为国牺牲的精神。

  未来计划

  三维数字虚拟展下月将上线

  京华时报:除了现场实物展览,未来利用新媒体宣传抗战精神方面将有哪些新的尝试?

  李宗远:本次展览的中、日两种文字版式稿已经上到官网了,我们马上要上数字虚拟展览,就是三维立体的展览。观众通过网络可以详尽地看到每一件文物。这项工作花的时间比较长,一件文物光拍摄就要拍好多遍。三维数字虚拟展预计9月份上线。用手机看展览,我们也在开发。到目前为止,我们展览的网站点击率已经达到17万多次。

  京华时报:今后一段时间,抗战馆还将开展哪些工作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弘扬抗战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李宗远:9月18日以及12月13日,我们都将举办专题展览。9月18日,我们将和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策划东北抗联展;12月13日将和吉林省档案馆共同举行侵华日军罪证展,主要是利用档案这样一个方式揭露日本的罪行。另外今年10月25日之前,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专题展览要对外开放。这是今年比较重要的一个展览,现在正在建设。

  京华时报:通过这次展览的策划、布展,到目前为止有哪些心得体会?

  李宗远:通过这次展览我们得到一些启示,首先视野要宽阔,不能仅仅讲战争,要放在更大的视野之下看待中华民族这场伟大的民族抗战。第二个就是以史料来印证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有铁证来印证历史,来不得任何的虚假和马虎。每一张照片、每一件文物都要有严格的考证,否则容易在解释历史的时候出错,也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第三个就是要从参观者的角度来设计展览,我们现在也发现了,零散观众、家庭观众越来越多,这说明公众在节假日愿意走出家门到社会教育场所来接受社会教育,他们需要的肯定不是呆板的教育,这给我们提出了挑战。随着国家对抗战历史的高度重视,如何规划好抗战馆的发展我们也正在研究。

  展览中的“中国故事”

  走进抗战馆,很多前来观展的人都会被讲解员生动、详实的故事讲解吸引。秉承“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用故事讲述历史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众多中华儿女投身苏联卫国战争

  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在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战斗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并肩战斗,用鲜血和生命凝成了战斗友谊。在苏联卫国战争最艰苦的时刻,中华民族许多热血儿女毅然投身到抗击法西斯德军的英勇行列中。

  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连指导员,转战千里,直至攻克柏林。

  中国飞行员唐铎作为苏军空中射击团副团长,鹰击长空,在同法西斯德军的空战中屡建战功。

  在莫斯科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革命先烈后代,年龄幼小,自告奋勇挖战壕,制造“莫洛托夫”燃烧瓶,生产军服和食品,伐木,挖土豆,在医院照料伤病员,许多人还每月都为前线战士献出430毫升鲜血。中国女记者胡济邦以柔弱之躯全程经历卫国战争,冒着炮火报道了苏联人民的坚贞不屈、法西斯军队的残暴、俄罗斯军民胜利的喜悦,鼓舞了中俄两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在为俄罗斯卫国战争作出贡献的中国人中,还有许许多多无名英雄。

  东史郎出版日记力证南京大屠杀

  东史郎生于日本京都,25岁应召入伍,参与了1937年12月开始的南京大屠杀,还曾参加过天津、上海、徐州、武汉等地战斗和战役。

  战争结束半个世纪后,东史郎幡然醒悟,站出来对侵略战争进行反省。1987年,他把在中国期间写的日记整理为《阵中日记》和《手记》。同年12月,日本青木书店以东史郎日记为蓝本,出版了《我们的南京步兵联队:一个召集兵体验的南京大屠杀》,即著名的《东史郎日记》,这本书如实记录了东史郎在1937年8月至1939年9月间,随日军第16师团步兵第20联队入侵中国华中地区时的见闻,含有证实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他以此书向中国人民谢罪,无情地揭露了日军当年的残暴行径。

  日记出版后,东史郎面临着日本右翼的责问、恐吓和威胁,以及长达十几年的官司,他为维护历史真相和中日友好而与日本右翼势力进行不屈不挠斗争,赢得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南京人民的谅解,赢得了世界上主持正义与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尊重。

  中国百姓营救美军飞行员遭报复

  1942年4月18日,美国陆军航空队詹姆斯·哈罗德·杜立特中校奉命率领16架飞机轰炸日本东京等城市。任务完成后,除了1架飞机降落在苏联境内,其余15架飞机降落在中国的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在此危急时刻,当地百姓齐心协力,成功协助64名美军飞行员脱险。

  飞行队中的1号机、7号机、3号机分别落在昊天关、三门县海域和遂昌县,11号机在浙皖交界处山区坠毁。其中坠落在遂昌的3号机飞行员查尔斯欧·祖克被当地农民刘芳桥发现,身上受伤的他很难独立行走,刘芳桥不顾山路崎岖,道路艰险,扶一程背一程,从早上6点一直到晚上7点,走了30多里山路,将受伤飞行员送到安全地带。这仅仅是中国百姓营救盟军飞行员的一个例子。

  中国百姓救助美军飞行员,却遭到侵华日军的疯狂报复。当年5月,日军对杜立特轰炸机队机组人员主要降落地点浙江、江西发动大规模进攻,并使用了细菌武器。中国百姓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京华时报记者 张然)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 韵动天鹅湖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