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实时报实时新闻-正文
电影《百团大战》导演宁海强:百团大战改变抗日格局(图)
//www.workercn.cn2015-08-29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创作历程

  时间紧张 边改剧本边拍摄

  京华时报:作为“命题作文”,据说这部影片整个拍摄时间很紧张,当时如何克服的?

  宁海强:我们今年1月份开始取景,然后部署筹备,因为9月3日前得全国上映,时间其实已经很紧张。(广电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八一厂、电影局的相关人员在一起讨论,我们有次剧本讨论了16个小时,大家都在琢磨如何将这些战役凝聚在一个电影剧本里。4月10号正式拍摄时其实剧本还没完全定,拍摄了六七天台词还在改,6月15号才杀青,然后进行了2个月的后期制作。

  一般我们是根据剧本来设计整个场景、道具,但这部影片时间上不允许我们这样。既要还原历史,又要赶上时间节点,只有“借力”完成。我们发现一线天(北京门头沟地区)和黄崖洞非常相像,于是一线天就成了个重要场景。片子里有段游击队员和当地老百姓半夜破坏敌人交通线的场景,要还原当年的铁路,我们摄制组在拍摄期紧张的情况下,还专门搭建了一条枕木铁路。

  京华时报:这部片子剧本由操刀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编剧董哲主笔,还有刘英学担任编剧,他们对于片子提出了哪些建议、意见?

  张玉中:编剧刘英学说过,这部片子的剧本最大不同是,这是八路军打的最大一场战役,过去没有表现过。我们开机时剧本还没一个完成版,但编剧给了我们二度创作的空间,无论是打法上还是人物塑造,我们都进行了大量二度创作。比如吴越饰演的梁山和印小天饰演的姚尚武的戏,都要在二度创作时展现人物个性。在“西营坞战役”,我们加了一个剧本不存在的老班长角色,他是一位红军老战士,为了配合部队打赢战役,他被命令打入敌人内部伪装成汉奸,可是他觉得“汉奸”名称很不舒服,这时左权就说,“这场战役打完给你平反”,但是这场战役打完后这位老班长牺牲了,这些二度创作都使得人物更丰满、动人。

  京华时报:百团大战五个月1800多场战斗,为何选取展现了其中“破袭战”、“西营坞战役”、“黄崖洞保卫战”、“关家垴战役”这几场战役?

  宁海强:整个华北地区105个团作战,持续时间那么长,要通过一部电影的艺术方式把它表述得让人爱看是非常难的。于是我们选择典型的几场,像“娘子关火车站”那场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重点战役,“西营坞”那场需要拔点(拔出据点),是第二阶段的战斗。第三阶段打关家垴,日军扫荡,我们反扫荡。一开始筛了好多遍,最终才定下来有特点的这几场。当年日本在华北实行“囚笼政策”,用铁路、公路、炮楼、碉堡把八路军活动空间拆分,装在“囚笼”里,这场战役我们要“破囚笼”,最大特点是破公路、铁路,拔碉堡、炮楼这些东西。最后一场战役,日军扫荡,一个大队去破坏兵工厂,彭德怀、左权怒了,把敌军包围在一个叫关家垴的地方。像这几场战役的展现也不相同。

  区别前作

  实事求是 还原日本兵凶狠

  京华时报:之前关于“百团大战”的影视作品只有电视剧和纪录片,“百团大战”首次拍成电影在全国影院上映,那么这部《百团大战》跟其他抗战作品有什么不同?

  宁海强:之前全方位展示“百团大战”的电影没有,电视剧也是很早了,不像这次能够把“百团大战”全方位展现出来,把这么多的团打的仗凝聚在一部电影里。《百团大战》是一个战争大片,整个是大片的格局,片中几场战役格局都很大,而像过去的抗日战争影片,无论《地道战》、《地雷战》都是局部的战斗。

  要拍出真实感,包括我们烟火的设计都和以前不一样,把以前战争片中烟火的表演痕迹去掉,合理布局炸点、弹着点、烟点、火点及演员的表演区等,使用多台微型摄影抵近炸点拍摄,大量采用肩扛手持拍摄,利用这种“不稳定”来强化临场感、纪实感。现如今很多年轻人喜欢玩军事游戏,喜欢体验战争场面,《百团大战》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这些年轻人到影院身临其境大场面。

  此外,整部影片都在尽量减少口号式言论,减少会议,使中央指挥的戏份有层次、不拖沓,全片紧扣一个话题“整个仗到底打不打、怎么打”。

  京华时报:如何展现“百团大战”打法上的特点?

  宁海强:很多战争大片引进后,观众对于战争戏的鉴赏力和要求也都提高了。我们拍战争片要有一个认知,就是要讲中国人的故事。“百团大战”体现了中国人的作战智慧和战略思维,是独特的战略思维,不是正面硬碰硬的抗衡,我们的方法是让日军在中国土地站不住脚,让他们没法正面对抗,用中国人自己的智慧来打仗。

  具体打法上,中国人有自己的作战方式和理念,影片中有些打法也来自过去资料的综述,比如一个炸弹拧出来,然后装上一半炸药、一半辣椒面去打敌人,把趴在碉堡的敌人逼出来。这样的作战智慧在欧洲大片里看不到,是中国的打法。这次我们对反方也实事求是展现,把日本人的凶狠实事求是表现出来,但是日本人终归是投降了,被我们赶走了。

  京华时报:战争的残酷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这部影片中传达出人文关怀?

  宁海强:我们在影片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我们反对残酷的战争,让妇女儿童远离战争,无论是中国儿童还是日本儿童。《百团大战》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人民本身是反对战争的。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 韵动天鹅湖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