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昨日举行第二场记者会。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解放军历史研究室副主任张从田、研究员彭玉龙和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中央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秦利出席记者会。张从田说,游击战争是支撑中国长期抗战的重要作战形式。
前后策应奠定胜利基础
张从田介绍说,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两个战场的形成,关键在于敌后战场的开辟。全国抗战爆发后,日军展开战略进攻、中国军队处于战略防御,正面战场自然形成。中国共产党实行战略创新,领导人民军队大胆深入日军占领区,开展游击战争,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策应,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战略格局,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并赢得抗战胜利的基础。
他表示,不同的战略指导,导致两个战场主次地位的变化。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担负着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但随着战争的推延,国民党当权者消极避战的趋势日益明显,正面战场的作用受到严重影响。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开展大规模的游击战争,有效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并成为对日反攻的战略基地。
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
彭玉龙介绍,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的代价也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彭玉龙说,中国首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展开全国抗战,在世界东方首先开辟了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中国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军陆军主力,制约着日本的“北进”和“南进”,保障了同盟国“先欧后亚”大战略的实施。中国还是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为同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
中国共产党是中流砥柱
秦利表示,中国共产党从“九一八”事变之后就提出了“工农武装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领导了东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并且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倡导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抗战胜利的基础和前提。
秦利表示,在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团结领导人民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回应
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
彭玉龙说,苏联和美国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但这都是外因,从来都是内因起决定作用。他说,中国国共合作、全民抗战、持久抗战,岛国寡民的日本根本承受不起这长期巨大的战争消耗,注定最终走向失败。所以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
彭玉龙提供了一组数据: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共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人,抗战结束的时候,日军向中国投降的是128.3万人,这128.3万人是当时日军在海外总兵力的一半。中国军民伤亡在3500万以上。
(北京晨报记者 张璐)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014-09-03 |
南京举行纪念抗战胜利座谈会 弘扬中华民族... 2014-09-10 |
论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2015-08-18 |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流砥柱作用不容否定 2015-08-20 |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015-08-24 |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015-08-24 |
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 2015-08-25 |
徐焰:中国共产党无愧中流砥柱--中国共产... 2015-08-26 |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记者会举行 2015-08-29 |
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专家解读中国人民抗日... 2015-0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