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实时报实时新闻-正文
毛泽东创办新民学会 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6-21来源: 华声在线
分享到: 更多

  2 新民学会积极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做工求学,传播马克思主义,从事实际的斗争

  1918年夏,毛泽东和新民学会的大部分会员从湖南省立一师毕业了,他们求学求知求真理的心仍然炽热,黑暗现实中的就业前途又很渺茫。恰在此时,毛泽东接到杨昌济教授从北京写来的信,劝他去北京大学深造,同时告诉他一个消息,法国政府来中国招募工人,曾经留法的吴玉章、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倡导青年利用这个机会到法国勤工俭学。毛泽东收信后,无暇考虑去北大读书的事情,却抓住赴法勤工俭学这个机会。他一直认为新民学会会员应该大力向外发展,强调说:

  “我们同志,应该散于世界各处去考察,天涯海角都要去人,不应该堆积在一处。最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担任去开辟一个方面。各方面的‘阵’,都要打开。各方面都应该去打先锋的人。”

  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十几个会友在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召开会议,着重讨论留法勤工俭学问题,认为青年学生要担当起改造湖南、改造中国的责任,必须加紧学习和锻炼,而法国是巴黎公社革命的故乡,又靠近东欧革命高涨的地区,让一些青年到那里去勤工俭学,学习新技术,接触新思想,不但能够了解到欧洲工人运动状况,也可以间接学习到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实在是培养和锻炼青年学生的好途径、好方法,于是决定留法一事“尽力进行”,并派蔡和森先行赴京筹备。

  随后,1918年8月15日,罗章龙、李维汉、张昆弟、罗学瓒、萧子升、李富春等20余名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离开长沙前往北京,与蔡和森会合,打定主意,坚决投身中国青年留法勤工俭学的时代潮。

  毛泽东与蔡和森把主要精力放到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的工作上。他们邀请李石曾等人介绍留学情况,制定留法工作计划,筹措出国经费,并先后在北京大学、保定育德中学、长辛店等处,举办留法预备班,做出国的各种必要准备。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偕同一批准备去法的青年离开北京赴上海。在上海静安寺路51号,毛泽东和吴玉章等人参加环球中国学生会组织的欢送第一批赴法青年的活动。3月29日毛泽东又参加了欢送第二批赴法青年的活动,鼓励候船赴法的湖南青年大胆迎接异国他乡的新生活,同时不要忘记了新民学会的宗旨和任务。

  1919年7月,蔡和森从北京回到长沙,一面向湖南人民介绍五四运动后北京的政治形势,一面积极鼓动和组织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为了达到“唤起国民之觉悟”,并“使女界同时进化”的目的,蔡和森动员母亲和妹妹一道到法国去,加入勤工俭学的行列。

  为了动员更多的女子赴法,蔡和森还要妹妹写信给正在家乡溆浦办学的好友向警予,邀她一道同行,并联名发起湖南女子勤工俭学运动。向警予接信后,立即结束了溆浦女校的工作,赶往长沙。

  对于向警予和湖南女子勤工俭学会的行动,毛泽东十分赞同,表示希望“多引出大批女同志出来,多引一个,即多救一人”。全国旅法勤工俭学女生60名,湖南占40名。

  1919年10月31日,李富春和李维汉等150名青年,从上海搭乘邮船漂洋过海赴法国。沿途不时有热血青年上船同行,使船上的勤工俭学学生达207人。这其中有湖南的42人,相当一批骨干是新民学会会员。经过近40天的海上航行,他们于12月7日抵达法国马赛。华法教育会把他们30多人安置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遗留的一座军用帐篷里,等待安置工作,以实行勤工俭学。

  这期间,李富春与李林、贺果、任理、张昆弟、李维汉等人结成一个伙食单位,自己起伙,吃的是马铃薯、空心粉、黑面包等廉价食品,有时买点卷心菜、大白菜,很少吃到肉。一边候工,一边学法文,看书报。华侨协会有个图书馆,里面有很多用中文翻译过来的无政府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书刊。这些书刊对初来乍到的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表示:“我们留法勤工俭学的苦学生”,“就是实行劳动的先导人”。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与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及向警予等人一道乘法国邮轮启程赴法。这是由华法教育会组织的第12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共有50余人,其中湖南女生6人,54岁的蔡母葛健豪随儿女赴法,引起了极大轰动,给女界巨大鼓舞。上海《时报》称之为“中国女界之创举”。长沙各报刊也刊载消息,发表评论,称赞蔡母是一位“惊人的妇人”,以这么大年龄远涉重洋,“到法国去做工,去受中等女子教育,真是难得哩”。

  1920年2月,李富春、李林、李维汉、张昆弟、任理、张增益、贺果、罗学瓒等组织了“勤工俭学励进会”(后改为工学世界社),以劳动好,学习好,互相勉励,共同进步为目的。在日后生活环境和斗争磨练中,在不停地寻求革命真理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倾向于马克思主义。

  从1918年至1920年,毛泽东为代表的新民学会骨干,倡导和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积极输送了大批有志青年出国求学,并派出了新民学会许多成员带头向国外发展。毛泽东自己却一直没有登上海轮出征,而留在国内。许多会员、同学都认为,毛泽东是一个有志的令人钦佩的人,出国留学,定大有作为。先到德国的罗学瓒曾写信劝毛泽东:“惟弟甚愿兄求大成就,即此刻宜出洋求学。若少迟延,时光既过,人事日多,恐难有多时日求学矣。”毛泽东拿定主意,仍然认为:

  “我觉得我们要有人到外国去,看些新东西,学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学问,拿回来改造我们的国家。同时也要有人留在本国,研究本国问题。我觉得关于自己的国家,我所知道的还太少,假使我把时间花费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

  1920年3月14日,毛泽东在给同学周世钊的信中说:“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而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我们应先研究中国文明,再到西方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我们如果要在现在的世界上稍为尽一些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要对这地盘内的情况加以实地的调查和研究。”

  到1920年底,全国各地赴法勤工俭学的已有1600多人,其中以四川、湖南为多。湖南人有346人。在众多赴法学子中,有在湖南教育界工作20多年的徐特立,以及蔡母葛健豪等老一辈的先进人物。因为参加旅法勤工俭学学生同法国当局和北洋政府斗争,而被无理囚禁和武装押送回国的104名中国学生中,就有蔡和森、李立三等43名湖南学生。

  新民学会在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的率领和指导下,发扬了奋斗、进取、发展、开放的时代精神,在新民学会和湖南青年向外发展的事业中,特别是在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 韵动天鹅湖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