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实时报实时新闻-正文
专家回应武汉被淹是否与三峡泄洪有关:没帮倒忙
//www.workercn.cn2016-07-11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武汉被“淹城”与三峡泄洪有关?

  武汉持续强降雨所致三峡没帮倒忙

  据气象部门数据,从6月30日到7月6日,武汉降雨达到560毫米,相当于一周下了半年的雨。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丁留谦称,目前一些城市内涝突出,部分中小河流遇超标洪水压力大。城市排水防涝的综合能力偏低,下雨“看海”现象还在上演。尽管近年对城市排涝的建设提出新标准,但这需要多年持续建设。另外,现代化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不仅要提高城市管网排水和城市河道的排涝能力,还应加强洼地湖泊、地下蓄水和下渗等措施的规划建设,任务很艰巨。

  程晓陶表示,武汉被“淹城”,三峡绝没有帮倒忙。武汉被“淹城”是因为本身的持续强降雨,并非来自上游的洪水,三峡减少下泄流量,为加快排水创造了条件。目前洪涝主要是长江中下游本地降雨造成,不在三峡的控制范围内。如果没有三峡工程在上游的拦蓄削峰,下游地区面临的防洪压力更大,长江干流城陵矶水位极有可能超过保证水位。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不高,一些小型水库、塘坝也是薄弱环节。我国中小河流量多面广,防洪标准低,一般为10—20年一遇,有的还达不到。加上堤防质量不高,遇超标准洪水,易发生险情甚至溃决事件。另外,不当的人类活动也会加重洪涝灾害,比如过度挤占河湖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加快、从严立法,约束人类不当行为。

  此外,山洪灾害防御难度大,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到洪灾70%以上。国家防办新闻发言人张家团说,我国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约97万平方公里,涉及1.3亿人,山区强降雨,历时短、成灾快,防御不易。当前防汛进入关键阶段,不可掉以轻心,立足防大汛、抢大险,从最不利情况准备,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长江7、8月如再现大洪水怎么办?

  三峡大坝发挥的作用将更显著

  针对下一步汛情是否会出现新的问题,程晓陶表示,前期降雨已经让地表水塘土壤都饱和了,后面的降雨几乎90%甚至100%都会产流,易于形成洪涝,后面再降雨的危害性更大。同时,7、8月降雨区要向上游移动,上游出现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

  “具体出现多大的洪水现在无法判断,只能说要做好迎战大洪水的准备。但由于有了三峡,如果出现上游大洪水,相比于1998年,下游的防汛压力会减轻。”程晓陶说。

  “根据以往规律,长江中下游汛情一般来得比上游早。”王海分析,到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长江或面临更严峻防汛形势,到后期,三峡大坝发挥的作用将更显著。

  每当洪水来临,常听到“百年一遇”“十年一遇”等说法。专家称,遇到不大于“百年一遇”(洪峰流量超过8.37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三峡工程可控制枝城站最大流量不超过每秒5.67万立方米,不启用分洪工程,荆江河段可安全行洪。

  如果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通过枝城的相应流量不超过每秒8万立方米,配合荆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的运用,从而可避免荆江南北两岸的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地区可能发生的毁灭性灾难。

  王海举了个例子,通俗来讲,碰上“十年一遇”的洪水,宜昌的洪峰是每秒6.66万立方米,依靠荆江大堤可以防御。有了三峡工程后,“百年一遇”的洪水洪峰是每秒8.37万立方米,通过三峡水库拦蓄,可以减小到堤防可控的范围内,减小到“十年一遇”的水平,可不用分洪。遇上“千年一遇”的洪水,宜昌洪峰流量为每秒9.88万立方米,则通过启用荆江分洪区,三峡水库拦蓄后,可不超过保证水位,避免荆江河段干堤的溃决。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 韵动天鹅湖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