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体育频道青奥会-正文
记者手记:梦开始的地方
//www.workercn.cn 2014-08-18 06:08:2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看过无数次大型赛会的开幕式,老实说,都有些审美疲劳了。但当我昨晚坐在南京奥体中心,看着那一场题为“点亮未来”的文艺演出,我的心中依然有温暖,有感动,当然还有震撼。

  不期而至的雨让观众从一开始就怀抱着一种惴惴不安的情绪。暖场演出的间歇,不断有大批工作人员进场,用塑料布、墩布和各种其他工具,细心地处理地面上的雨水,他们的辛勤劳动经常换来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8点整,开幕式正式开始后,绵密的细雨仍一直下个不停,但显然,最让人担心的文艺表演环节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演出高潮迭起,我和身边的观众甚至一度都忘记了雨水的打搅。

  雨中的青奥,没有任何逊色,反而平添了不一样的韵致。开幕式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总导演陈维亚就认为,下雨,给开幕式添加了更多浪漫的情怀。“我看到雨中的年轻人情绪更加高昂。在圣火燃烧的时候,我们看火炬这边的天空,圣火透着丝丝雨丝,显得更加绚烂。”

  的确,这个晚上,年轻人最大程度地迸发出了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旺盛激情。运动员所在的看台都没有遮挡,但绝大多数运动员不带雨具,自始至终地在雨中蹦着跳着。当然,我们还不能忘了另外一群特别的年轻人,那就是在代表团旗帜入场的环节中,数百名志愿者在雨中进行的欢迎表演。正是因为他们的热情,这个很容易冷场的环节,同样让观众掌声连连。

  和其他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相比,青奥会的气氛显然更欢乐、更宽松,雨水不是问题,年龄当然更不是问题。当60岁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致辞时,掏出手机并招呼着运动员上台合影,还不忘倡议大家将自拍照上传到社交媒体时,这一横扫代沟的“行为艺术”顿时让所有在场的人笑声阵阵,并迅速仿效。是的,这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晚上,不再年轻的人们也想“讨好”年轻人,因为他们曾经年轻过,也一样地怀抱梦想。

  因为同样的理由,我也特别喜欢包括刘翔在内的8位功成名就的奥运选手护送奥运会旗进场的场景。他们其实并不“老”,有的依然还奋战在赛场,但他们都为梦想奋斗过,曾经辉煌,也曾跌倒。这是一种传承,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诠释。

  为什么塔沟武校的孩子们表演的“筑梦之塔”让所有的人震撼,有如五雷轰动?不只是因为它融合了力量、技巧、惊险、创造性,也不只是因为它充满了想象力和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因为孩子们以如此匪夷所思的形式表现了追逐梦想的艰辛和伟大。孩子们排练节目的过程就是一个“筑梦”的过程。他们做到了,做得如此完美和伟大!

  还有点火仪式,似乎不够惊险和繁复,但从现代望远镜到古代浑天仪的火花传递,直至最后点燃现代奥运圣火,不正是寓意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对接吗?还有“都教授”的光临,似乎有些媚俗,但就像导演所说的,请他来,就是因为年轻人喜欢。我们又为什么不顺应年轻人的正常喜好呢?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夜晚,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这样的诗句。请记住青奥会,它会点亮每个参与者的未来;请记住南京,这是梦开始的地方。(中工网南京8月17日电 刘颖余)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