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古典音乐舞台出现的国际顶级乐团不多,虽然国家大剧院秋季交响乐演出季的节目内容琳琅满目,BBC爱乐乐团、悉尼交响乐团相继登场,但最具吸引力的显然还是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继2012年后的再度访京,后者不久前刚刚被英国权威音乐网站Bachtrack票选为世界十大杰出管弦乐团之列,这也令其成为年内唯一登上大剧院舞台的“十大”成员,在重磅乐团稀缺的2015年德累斯顿的出现可谓异常醒目。
乐团上次带来的布鲁克纳、勃拉姆斯、瓦格纳留下佳评,其作为德国丰厚音乐传统继承者的身份则令人肃然起敬。这次德累斯顿之声卷土重来,以莫扎特、贝多芬和马勒亮相,执棒者则从乐团首席指挥克里斯蒂安·蒂勒曼变为韩国指挥大师郑明勋,后者在第一天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中罕见地担任了钢琴独奏,仿佛在提醒人们其早年作为一名优秀钢琴家的历史。
也许是双手客观上的表现力有限,抑或作为指挥的思维主导了钢琴演奏,总之郑明勋近乎以一种室内乐演奏的态度对待莫扎特《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独奏部分的声音个性被削弱,同时完好地藏匿于乐团圆融的音色中,乐团丰美柔韧、充满光感的弦乐则为演奏大大增色,精致的木管进行着顺滑的乐句串联。
德累斯顿并非传统的马勒乐团,十五年前他们首次来京带来的马勒《第五交响曲》差强人意,饱受诟病,成为那个年代国际顶尖乐队访华演出鲜有的败笔。而乐团此次的马勒“第四”则令人称心愉悦,精美细腻的合奏不绝于耳。
在马勒这部“亦庄亦邪”的天堂之歌中,郑明勋顺应德累斯顿之声质朴、温厚的特色,为作品赋予端庄而矜持的演奏效果,第二乐章“死亡之舞”中略带生硬的舞步,以及第三乐章大型混成曲中那丝丝入扣的演奏彼此交织,令人印象深刻。而第二晚的贝多芬则回归乐团最为熟稔的领域,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用贝多芬传统捍卫德国音乐的历史尊严,让最标准的音乐会曲目避免沦为陈词滥调。率性、爽朗的《第二交响曲》拥有鲜明的轮廓,硬朗的质感,以及典型德国式的沉稳节拍。贝多芬曾一度把他的《第三交响曲》题献予法兰西第一帝国领袖拿破仑·波拿巴,当上周五北京观众无比投入地聆听这部作品时,没有人会想到法国的心脏将在几小时后遭遇恐怖主义的肆虐,而这座城市亦是指挥家郑明勋长年工作的地方。当晚的“英雄”交响曲可谓应有尽有,面面俱到,一派老练圆熟的演绎风范。指挥家郑明勋恪尽职守,以谦卑的姿态维护乐团精良的音乐运作,让这场贝多芬之夜在今年亮点寥寥的北京交响乐团演出中脱颖而出。■许渌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