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木偶剧团大型多媒体皮影戏《花木兰》,8月从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剧大赛夺冠回沪,眼下已在仙乐斯剧场演出两个多月。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昨天在作品研讨会上透露,《花木兰》每场上座率逾9成,明年初结束首轮演出后,《花木兰》将调整故事大纲、完善细节,以崭新面貌再出发。
右手举棍,左手捻三个钎子
作为上海木偶剧团50年来推出的首部长篇皮影戏,《花木兰》承载着太多人的心血和期待。
不少人对皮影戏印象来自《大明宫词》《爸爸去哪儿》等影视剧,普通人拿起皮影就能熟练操纵?《花木兰》演员周怡茹说,这完全是个错觉。他用左手比划了一下,“一只左手得同时灵活操纵三根木钎子,每根钎子形似炸油条的长筷子,但是更粗更长也更重。”2008年,周怡茹作为上海戏曲学院首批木偶本科班毕业生进入上海木偶剧团。对他来说,4个多月排练《花木兰》也是生平第一次,“在学校主修杖头木偶表演,皮影戏只是选修课,到了剧团也很少做皮影戏。即便有,也是以小动物为主的10分钟短节目。像《花木兰》这样以人物为主的长剧目前所未有。”
为什么皮影人物难度大?周怡茹现场示范:“一个演员右手举棍,操纵人物头部;左手捻两个钎子,操纵人物双手。《花木兰》是战争戏,角色手里多一把剑,需要演员左手再多一根钎子握剑。如果钎子有一根脱手,观众看起来就是角色的手一下瘫软了或是剑掉了。”何筱琼特意从唐山皮影剧团请来副团长赵广生为演员们集训。白天剧团正常演出,晚上排练。回到家,周怡茹从练习用中指和食指捻筷子开始,“能稳住筷子,还能在左手手指间自如移动。”《花木兰》战争场面多,遇到角色跑、跳、走路等双腿动作,就需要第二位演员操纵下肢钎子。战场上,两个战士擦肩而过,四个演员彼此穿越,不能碰着。《花木兰》角色众多,花木兰、父母亲、大臣、战友、敌人、吉祥物白虎等,但演员只有十人,“放下一个皮影,马上就要去抓另一个。”
钎子玩溜了,挑战才刚刚开始。《花木兰》打破了约定俗成的皮影布架,采用如电影般的宽屏,幕布比练习时大了三分之一,皮影人物高达60厘米到80厘米。赵广生要求演员们双手高举皮影贴住幕布半小时不能动,“一旦贴不住,在观众视野中,角色就消失了。”演员们手指被磨出水泡,贴上创口贴,继续练习,至于手指、胳膊抽筋,更是家常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