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记者 刘莉莉
随着9个出道位各有归属,5月30日晚,一支崭新的女子偶像团体从选秀节目《青春有你2》诞生。各家“粉丝”有喜有愁,也有网友认为某些选手“才不配位” 。
从2018年现象级的《偶像练习生》,到如今的《青春有你2》《创造营2020》,中国偶像团体选秀节目,“舞台实力”与“话题营销”的拉扯从未休止,选手实力不够话题来凑最受诟病。
总览偶像团体选秀,歌曲唱跳表演水平是主要考核标准,选手们舞台表现力即“硬核”业务实力。可在话题比选手还多的选秀节目里,有些选手即便业务水准一般,依然可以出奇制胜。想当年高位出道的“锦鲤”杨超越,还有《青春有你2》中的“小作精”虞书欣,单凭自身话题就直接带来“路转粉”乃至“黑转粉”效应。
实力之勇真的输给了话题之猛吗?《青春有你2》愈演愈烈的中心位“双xīn之争”,最终以刘雨昕夺魁宣告“实力”的胜出。那么,为何还有大批观众对“实力不济”的选手津津乐道呢?
偶像选秀不同于专业性强的艺术选拔,“用舞台说话”只是综合能力评估中的一项,而选手舞台下一言一行创造出或土味、或搞笑、或犀利的话题,恰好匹配了观众对娱乐性、参与度、认同感的需求。杨超越的舞台表现令人瞠目,但她不惧挑战、勇敢追梦的励志故事,让很多人看到自己的影子。得益于真人秀化的节目呈现,虞书欣的“作”很快被改观为“人间开心果”,开朗机智又亲切,传递快乐惹人爱。
偶像之于“粉丝”,无疑肩负着一种责任与担当,特别是在青少年“粉丝”群体中尤为重要。因此,偶像选秀的每一环,就更应注重输出积极正面的价值观。话题是展现人格魅力的手段,人格魅力则是“圈粉”的催化剂,以话题推偶像无可厚非,毕竟话题选手不等于问题选手。但是,问题选手也很容易被打造成为话题选手。如果强行“造梗”用虚假美好以求“圈粉”难免后患。近年来常有偶像明星人设崩塌,明眼人可以果断“脱粉”,就怕执拗者妍媸不分。如今“粉丝”群体愈发低龄化,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对于侧重娱乐性的偶像选秀,如何在商业、娱乐和价值观导向之间把握适度,是从业者应当重视和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