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影评团

施建祥谈《叶问3》:中国电影进入合拍片新纪元(图)

2016-02-28 20:05:37  来源:中工网综合

  电影,从来不是自产自销的商品。如果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始终保持着闭门造车的状态,必是井底之蛙,坐以待毙。为了避免这样的结局,许多国家的电影产业纷纷寻求出路,而在几番寻觅之后,合拍,成为一种共识。近年来,合拍片的增加,也证明了这一趋势。同样,中国对合拍电影,从未停止过探索。

  取长补短,资源互补

  在80年代之前,中国的电影市场处于一种闭塞的状态,纵然有丰富的自然历史景观和人力资源,却因为政策问题,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使之有机地为电影拍摄服务。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内地电影市场的大门逐渐打开。渐渐地,开始有香港的电影人前来寻求合作。其中,有后来成为香港电影大佬的杜琪峰。彼时初出茅庐的杜sir将自己的处女作《碧水寒山夺命金》的取景地选在了内地。只不过,当时的杜琪峰影响力远不及今天,他的“开疆拓土”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意义。

  1982年,另一位香港导演来到内地,这位的来头就不得了了。他就是香港电影大师李翰祥。作为曾经邵氏电影公司的王牌导演,他厌倦了浅水湾千篇一律的人工布景,选择在内地的好山好水中,拍摄自己的新作。于是,由中国电影合作制作公司与香港昆仑影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集合内地演员刘晓庆、陈桦,香港演员梁家辉的《垂帘听政》以及续集《火烧圆明园》先后拍摄。这两部两地首次合拍的电影中,出现了大量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实景画面,在内地上映四个月,观影人次达到六千多万,还在世界范围内的华人地区掀起一股热潮。从此之后,“合拍”从一种概念被证明为切实可行的合作模式。

  此后的《少林寺》更是成为内地、香港合拍电影中的里程碑式作品,香港现代化的电影技巧和多年电影产业的运作经验,与内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水乳交融,迸发出了让人叹为观止的火花。关于《少林寺》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力,想必也不用多说,撇去通货膨胀,这片的票房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

  在与香港开启合拍模式后,内地电影转而向世界进发,不仅与日本、美国确定了《野生熊猫》、《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合拍项目,还在1984年诞生了中国合拍电影的划时代作品。那就是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意大利想象影业公司和英国杨科电影公司共同投拍的,由意大利名导贝托鲁奇执导的,奥斯卡最佳电影《末代皇帝》。这也是影史上第一部,被允许在紫禁城里进行拍摄的电影,投资成本高达2000多万美元。影片上映后,1988年,中国境外旅游人数就比往年增加了近三分之一,可见合拍片的影响力。至此,中国合拍电影算是步入了正轨。

1 2 共2页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精彩图库

优势栏目

  • 娱乐杂谈

    Sunshine组合爆红因“幕后有人推”?

  • 娱乐杂谈

    何为“十年剧王” 内地版古装剧差在哪?

  • 娱乐杂谈

    涂鸦明星家的屋墙,是种啥病症?

  • 娱乐杂谈

    撕碎“美好”《美人鱼》唤醒观众内心

  • 娱乐杂谈

    观众不买账 “我是歌手”没了市场?

首发策划

新闻排行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中国领先的主流娱乐门户、原生娱乐资讯首发平台 中工网旗下品牌  合作垂询:(010)84151709  Copyright © 2008-2017 by ent.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