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音乐在年轻人中逐渐势衰
《金曲捞》能否来一次“乐坛记忆集体温习”?
好歌不红,其主要原因是它们经历的是一个强手如林的巅峰时代。而当2004年的乐坛巅峰过去,华语音乐终于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日渐凋敝。
QQ音乐提供给《金曲捞》的数据也相当明显地反映出了这个趋势——不同代际的人群会喜欢听哪种语言的歌?在国语歌数据方面,相比70后80.66%和80后72.36%的高黏着度,90后人群喜欢听的歌曲中,国语歌的比例跌到了68.93%,而00后则跌到了68.13%。相比之下,英语、日语歌的爱听比例则逐渐上升。
喜欢听的国语歌比例下跌,这在90后、00后看来是因为当下华语乐坛“无歌可听”。无歌可听的状态还不止于听众感受,《金曲捞》的音乐制作人刘洲就在此前接受采访时直指“连音乐节目都已经无歌可用”,“稍微好听点的、经典点的歌,都可能被翻唱过二、三十次。”
一方面是在感叹无歌可听,另一方面经验和数据都在告诉我们,大量的好歌因为“历史问题”仍在曲库中沉睡——打捞金曲,终于成为了一个既被需要,又切实可行的想法。
而且,《金曲捞》模式是有成功“打捞”的案例的:数据显示,《端午金曲捞》仅播出一期,就让黎明的老歌《我可以忘记你》和徐怀钰的《温习》播放量飙升,其中,郁可唯演唱的《温习》“翻牌率”比老版高出359倍,可谓成功复苏了这首歌曲。
跟《我可以忘记你》和《温习》一样,沉睡在曲库里那些可能只有1%收听率的歌曲中间的好歌,全都拥有自己的故事,也拥有创作者创作出它们时的情怀。让这些好歌得以重见天日,让这些歌背后的故事和情怀再度回归,又用这些好歌挽回无歌可听的局面和流失的年轻人,这才是《金曲捞》特别的价值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