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沈晚报
原标题:太烧脑 《信条》口碑创诺兰作品新低
“你看懂了吗?”可能是许多观众看完电影《信条》后都会问的话。上周五,诺兰新作《信条》上映,这也是继《八佰》后内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为在150分钟的片长里塞满了各种有关时空逆转的物理知识和科幻设定,很多观众都无奈地表示,看不懂,脑子不够烧。
诺兰给观众出物理大题
“看完一脸蒙。”“太烧脑了,不知道在讲什么。”“正向时间里反派不是死在越南了吗,那未来时间里反派还如何存在?”“正向时间的人和逆向时间的人怎么能对话?”“不是说穿越回去和自己发生碰撞会粉身碎骨,那为什么男主角和过去的自己打斗没事?”……翻看豆瓣、猫眼等平台上网友对《信条》的评价,对剧情的困惑和解答成为最热门的讨论内容。
作为大导演诺兰最具野心的新作,《信条》将特工片与科幻片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利用时空逆转拯救世界的故事。一向善于玩转科幻高概念的诺兰,这次在片中引入了祖父悖论、熵增墒减、钳形行动、单电子宇宙等物理学知识,对观众的挑战极高。观影前需要了解哪些定义、观影后复盘全片剧情,已有不少网友贴心整理出观看《信条》的各种攻略,甚至还有人画各种思维导图、剧情时间线来帮助观众理解剧情。
《信条》仿佛是诺兰出给观众的一道物理大题,大家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有的观众坦言自己相当专注地看完全片,但还是不太明白,需要二刷;有的观众表示,大概的原理懂了,但有些细节理解不到位;还有的观众说,“我的脑子觉得我看懂了,但是我没法形容。”
为什么《信条》很难看懂,影迷肖先生给出这样的解释:“它的剧情推进过于依赖导演的概念设定,而这个设定又过于‘高精尖’和复杂,于是为了让观众不至于过于犯蒙,导演只能不断填充各种‘补丁’,造成信息过载,观众基本很难去欣赏电影,只能在强劲的背景音乐和间不容发的密集动作里被迫接受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名词。”
看电影不需要“硬核”知识
“上苍保佑,看三遍才懂,别成为好电影的标准。”看完《信条》,影评人韩浩月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在他看来,反复观看同一部影片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文艺片身上,每隔一段时间后看一遍又有新的感受,这是对佳片的肯定;但对于商业片而言,为了“看懂”要在短时间内连看三遍,他甚至觉得这是一种在营销上有意为之的“商业阴谋”。
“假如一部电影需要很‘硬核’的物理知识才能看懂,那这部电影就是失败的。我们看一部英国宫廷片也不一定得是历史学家吧。”影评人赛人认为,看电影需要知识,但不是‘硬核’的学科知识。
“《信条》的问题不在于看不懂,而在于不够好看,让人没兴趣去深究看不懂的地方。”网友育莹说。
“如果再看《信条》,就会对它故事的俗套感到厌烦,比如片中的追车、最后一秒营救等谍战、动作元素一点也不新鲜,别的影片已经讲过很多遍。抽离掉片中的这些物理概念,纯粹去看故事,就会发现《信条》的文本一塌糊涂,只是用这些高概念来轰炸观众。”韩浩月直言,该片可能在诺兰作品序列中排名倒数。
赛人认为,一切电影都需要讲人和人的情感,对商业片来说更是如此,但遗憾的是,《信条》的故事太平庸无聊,情感太冰冷空洞,无法打动多数观众。“这部电影冷冰冰的,没有情感,或者说感情太概念化,不够深入和细腻,主角们一次次逆转时空就像玩游戏一样,失败了就重来。影片剧情的一大核心驱动力,是男主角利用反派和女主角貌合神离的婚姻进入反派系统内部,但电影没告诉我们,他俩的婚姻为什么破裂。反派权势滔天,也看不出他很爱女主角,但为什么他要一心控制女主角呢?”同样是讲述时空穿越的作品,赛人认为《信条》比不上1995年的《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至尊宝为了救爱人一次次使时光倒流,刘镇伟拍得让人哭,让人看完久久不能平静,而《信条》里看不到人,只有一堆物理学知识。”
口碑创下诺兰作品新低
从影片口碑上看,《信条》在豆瓣的评分目前已从开分时的8.4分跌至7.9分。对于其他导演来说,这样的分数已经相当高,然而在诺兰的作品序列中,《信条》可能会成为口碑最低的作品之一。在他的11部长片中,《信条》评分目前仅高于7.5分的《失眠症》。
“从技术上说,《信条》还是无可挑剔的,视听效果非常好,片中的枪战、追车、飞机撞美术馆等动作戏都拍得不错。”影评人刘绍禹认为,诺兰依然是当世全球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之一,以他目前的票房号召力,一部作品失败不会太影响他后续的拍片。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