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被裁定暂时禁用,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个基本的常识是,第五季荷兰方面版权费要价过亿,导致双方结束合作。现在灿星不支付一分版权费,还能延续“中国好声音”的红利,显然是不合情理的。模式引进就暗含着有朝一日节目火了,版权方漫天要价的风险。从商业逻辑讲,如果最初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一旦风险兑现,制作方就要承担后果:要么满足对方狮子大开口的诉求,要么承认自己辛辛苦苦一手养大的孩子不再是自己的。
但灿星显然不愿意干干脆脆地放手,她的算盘一开始就打错了。新节目第一次亮相时,同样的主持人、同样的导师阵容,依旧是人们熟悉的“好声音”,最大的变化就是将转椅变为冲椅,如果仅仅如此就算是创新可以规避掉版权风险,那打个不太贴切的比喻,“跑男”仅仅将“撕名牌”改为撕胸牌,其他一切保留,就能算是原创了?
灿星陈述的复议理由并没有改变法院的裁定结果,并一步步陷入被动,可能是源于对法律的不熟悉,也可能是被典型的国人耍小聪明式的思维给坑了。如今更名的《中国新歌声》是一个不会让人产生联想的名字,这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底线要求。丧失版权意味着再以任何不正当手段享受原有利益的“搭车”行为都类似于“偷窃”,对于这种行为应该有的是羞耻,而不是摆出民族主义姿态去飙高音。“好声音”的版权大战远未到结束之时,但迄今为止的博弈过程足以对中国综艺界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产生深远影响。
放弃“中国好声音”这块牌子,无论是从导师续签、选手召集,还是节目招商角度讲,都会产生影响。但不放手,就要处处掣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裁定暂时禁用“中国好声音”可能已经打乱了灿星一些安排,比如此前的节目录制和宣推工作要推倒重来,比如要在节目制作环节要处处规避,以及原先谈妥的广告招商可能面临变数,而最大的不可知是唐德影视提起巨额侵权诉讼后,无论结果如何,整季节目要在官司阴影的笼罩下进行下去。
当然,整个官司还未进入实体审理阶段,任何裁决结果都存在可能,但事件发展到今天,已经向“多输”的结局迈进。整个危机的始作俑者是荷兰Talpa公司过分追求短期商业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品牌效益。音乐选秀节目从本质上说,就是在用一季节目的时间,讲述一个籍籍无名的歌手成为万众瞩目明星的故事。“The Voice of……”最核心的节目创意就是盲选,这无疑会让这个“一夜成名”的故事更充满戏剧性,更具有草根色彩,更能打动人。然而几季下来,盲选的形式早已成为节目的“壳”,而非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好声音”走到今天最大的瓶颈是,有好声音、好故事的歌手几乎已经消耗殆尽,节目很难让人再期待超级惊喜。在这种情况下,荷兰Talpa公司最理想的合作方式是帮助灿星尽快穿越瓶颈期,让节目更长远地走下去。遗憾的是,Talpa却只想挣眼前的钱,选择了在业内完全不具备专业能力、只会天价买“壳”的唐德影视,后者接盘后第一年迟迟无法启动项目,只热衷于和灿星打官司,使得整个接盘事件看上去更像是一场资本市场的游戏。这场闹剧中,“中国好声音”的品牌价值就这样撕裂得体无完肤。 本报记者 邱伟 J179
背景
灿星版“好声音”
更名《中国新歌声》
本报讯(记者成长)围绕“中国好声音”的名称之争昨日有新的进展,节目播出方浙江卫视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发表声明,表示将尊重司法裁判,将《2016中国好声音》节目暂时更名为《中国新歌声》,但声明中表示,浙江卫视仍是“中国好声音”节目名称的合法权益人,将保留追究相关方恶意诉讼法律责任的权利。据悉,此次更名不会影响节目的播出,目前节目已完成导师盲选的第一轮录制,新更名的《中国新歌声》仍将于7月15日在浙江卫视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