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感
连登春晚12载 董卿感慨只能惜福
2016年,是董卿主持春晚的第12个年头。
2002年,董卿从上海来到北京,她说那时的春晚对她来说是一个“神”一般高大上的舞台,亲切又遥远。直到2005年春节前夕,董卿第一次接到春晚总导演的电话,她欣喜若狂,一个人半夜三更在屋里转圈。
按照惯例,每年春晚都会制作春晚纪念品,虽然不是很贵重,但因为纪念品底座上刻着“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几个字,让她觉得如获至宝。回家后,董卿将其高高地摆在了家里书架上最显眼的位置,心中默默期许,若能集齐12生肖该有多好。
对于这么多年下来,大家对春晚的吐槽,董卿认为这是媒体革新的一种必然结果。其实对春晚的吐槽从上世纪80年代春晚创办之初已有,只是当时通过写信的方式实现而已。“春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越来越强,很多观众嘴上吐槽,却有着一颗爱你的心,这是另一种互动和参与,对于积极的建言我们不能阻挠和惧怕,而应该具有欢迎的、不排斥的、平和的心态。”
在董卿看来,春晚所有的情愫凝结起来就是“家”和“国”两个字。春晚的节目设置中渗透着对于祖国的骄傲和自豪。诸如大阅兵、家道传承、孝敬、亲情等在今年春晚中都会体现。“无论走得多远,走得多久,都走不出春晚这个时间刻度上对家的想念。像我这样在外漂泊过的人会更明白,团圆是一种别样的情感寄托,美国留学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切地领悟到这一点,希望在今年的春晚舞台上我的表现更加饱满。”董卿说。文/记者 王磊 摄/记者 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