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音乐封面

演出商高价“追涨”歌手商演报价飙涨至180万!

2016-05-18 13:32:46  来源:搜狐娱乐

   【Part3】贵圈真乱!

  ——报价“虚高”人气“虚火” 演出商还高价“追涨”

  土豪老板们真的愿意花如此高价邀请这些歌手吗?毕竟有些看起来名不副实。星风传媒董事长廖四勇爆料,确实存在人气不匹配的报价,因为许多歌手提高商演价格只是为了比较,“之前一位曾经很红的歌星经纪人给我打电话,他说那英都150万了,你网站把我们的价格也改一下,从60万改到120万。我哪怕一年只接一个活动也要收120万。”还有演出商向搜狐娱乐透露,他曾经合作过一个“中国好声音”评委,之前的商演都是20多万,可当他发现自己的学员都要价40万后,立刻把自己的出场费改为了70万。咳咳,歌手的商演报价就是这么随性。

  演出公司非凡京奇的总经理张熠明指出,有些歌手的商演报价确实不以实际人气作为依托,更多的是歌手主观的要价,“这些价格是随时浮动的,有些艺人不愿意走商演,觉得没必要老去,可能会把价格定得很高,偶尔碰到愿意出钱的就走一场。也有一些歌手价格定得稍低,接的活儿就比较多,算是走量。”

  演出公司罗盘文化的宣传总监老白认为,那些靠着综艺节目走红的歌手其实只能算是“虚火”,“这种歌手可以利用短期的人气接些商演,却经不起大型演唱会的考验。一个艺人正常的价格应该是根据演唱会票房来定的,票房卖得好,价格就应该高,票房不行价格就低。可很多歌手的报价并不符合市场规律。那些靠综艺节目走红的歌手,其实没有太大演出价值。”老白认为,真正具有票房号召力的还是五月天、周杰伦、张学友、陈奕迅、周华健、凤凰传奇等这些有作品代表的歌手,“去年好几个你感觉可能人气还不错的,演唱会门票都卖得不行。”

  除了价格“虚高”,张熠明认为现在的演出行业还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追涨”。在艺人价格已经很高的情况下,为了拿到优质的演出合约,不少演出商会花重金砸项目。这也造成了艺人的演出费逐年增长,“很多演出商不断竞价,都在追最好卖的艺人,抢最后一口饭吃。哪怕这个饭已经卡到喉咙眼了,吃相难看,很容易没有退路。”

   【Part4】未来怎么办?

  ——主动降价?尊重市场?演出商们支招

  飙涨的演出价格,追涨式的竞争,对演出行业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首先,在演出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票价必然上涨,因为提升票面价格才能带来利润。另外,为了分摊成本,艺人的演出场次会越来越多,以前只跑30场,现在可能达到了60场,跑完一线城市,再跑二三线城市。这种现象是很不好的,是对艺人的过度曝光和过度消费”,张熠明说。

  罗盘文化老白也认为靠艺人增加演出场次,来平摊成本的行为像是饮鸩止渴,“张学友之所以能成为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歌手,除了他的经典作品之外,他的演出比较少也是重要原因。相比较而言,周华健、张信哲的演出就有些频繁,怀旧太多次,会审美疲劳的。”老白坦言,演出商现今的日子并不好过,大点的演出商对未来更是充满了危机感,“因为你只有每场上座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才能回本,但现在演唱会能卖这么多票的歌手并不多。”

  那歌手们的演出费是不是该降?张熠明认为一切交给市场决定,歌手和演出商都应该尊重市场,“如果涨价了我不做,别人做并且赚钱了,证明涨得很有道理。如果价格太高,歌手一年接不到一场演出,或者演唱会门票卖得不行,就应该调整演出价格。”

  相对于张熠明市场化的态度,星风传媒廖四勇认为歌手们应该直接降价,因为他们的定价是不合理的。他还通过搜狐娱乐向歌手们发出呼吁,“不要为了虚荣的身价把价格定得太高,宁愿大部分时间呆在家里。还有,一些过气的歌手,如果一二线城市没人看了,就多跑跑三四线,不要只唱三首歌,像国外那样唱够一个小时,在小城市肯定有市场。”这样的态度,与张熠明、老白这些市场化的演出公司显然截然不同。

1 2 3 共3页

编辑:昕亚

精彩图库

Copyright © 2008-2019 by ent.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