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热程度无需赘言。据预测,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超过600亿元,与美国持平。然而,在电影票房持续走高的背后,在繁荣盛景之下,深层次的电影产业结构存在什么隐患?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热点在哪儿?
4月19日,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巅峰将至——解码中国电影产业升级新热点”行业对话,汇聚了一众中国电影产业各领域的先锋,他们对中国电影的升级路径进行了研判,针对“IP改编”和“VR产业”等主题展开探讨,也在宏观层面展望了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更多可能。
内容为王谨防IP泡沫
IP无疑是2015年“泛娱乐”领域最火的词,无论是电影、小说、动漫、游戏甚至周边产品制造行业,只要一谈到知名IP就是“垂涎三尺”的模样,IP的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甚至出现过单个IP被卖到2000万的个案。“我们的主营业务是动漫的版权销售,去年开始,原本一个几十万的版权IP要卖到200万甚至更高。”环宇星漫相关负责人在电影节期间告诉记者。
“现在行业内的IP交易就跟楼市一样,存在很多泡沫,内容才是王道!”华谊兄弟影业CEO叶宁直言不讳,而一个好的IP未必能够转化成好的动漫影视作品。“不是所有的热门IP都能够得到直接转化,比如像《三体》这个IP,它最终的回报率究竟是多少,我们都没有把握。”赛富亚洲基金合伙人蔡翔也对“IP改编”持保留态度。“大部分导演都跟我说过,其实改编剧本的难度并不比原创剧本低。”完美影视总裁谌荣也表示。
对于“二次元”文化是否能够被转化成好的内容,蔡翔作出了分析:“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90年代发展放缓,这就使青少年对未来失去了希望,因此这些作品都是围绕着美好世界的幻想和它与现实世界的落差进行创作的。我们未必一定要转移动漫宅文化的所有内容,很多动漫里的东西你也未必能搬到银幕上,只要抓住这个精神内核就可以了。”
VR是未来但任重道远
今年“泛娱乐”圈内最火热的科技类名词“VR”(虚拟现实),会给电影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呢?VR是否代表着电影行业的未来?是否会颠覆传统电影行业?行业先锋们也给出了答案。
华强文化高级副总裁丁亮率先表示,VR产业在投资层面存在“虚火”:“投资人觉得挺酷的,但鞋穿在脚上,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丁亮坦言,虽然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让VR技术有了进步,但这种进步仅仅是及格而已,“眼镜的大小、画质的清晰度都是问题”。
其次,VR强调的是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这与传统电影的理念相悖。“导演是通过分镜头讲故事的,他要控制节奏和角度。VR是全景探索的模式,会摆脱导演的意志。这两种语言是矛盾的。”因此,丁亮认为VR技术在游戏、培训等领域大有可为,对于所谓的“VR电影”,业内需要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然而VR的诞生也可能给电影行业带来新的变化。曾执导VR短片《活到最后》的金文俊也讲述了他在创作时的“尴尬”:“电影的节奏感可以依托于剪辑和音乐,VR短片如果放弃剪辑,就意味着放弃了节奏的控制,我现在就只能依靠演员表演、剧本设计。”金文俊表示,VR技术将催生出完全不同的影视创作模式。“重度交互的VR技术可以与动作捕捉技术相结合,运用到影视周边的主题乐园去。”丁亮为VR的应用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同时,VR短片也满足了城市居民没时间看完一整部电影,却愿意看短片的需求”。
合一集团高级副总裁李捷则相对更加乐观,他指出,目前全球范围内70%的VR投资是在硬件领域,“这和智能手机的发展类似,硬件投资一定是率先崛起,软件和内容一定是滞后的。现在大家看到硬件有很多问题,但好在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极客,技术问题在三年内一定会被解决”。夏阳